
资料图片:7月13日,邮政人员和高校招生人员逐一核对被录取考生的姓名、地址等信息,随后封装高考录取通知书。当日,安徽高校首批高考录取通知书,通过邮政速递公司发往全国各地。安徽邮政员工走进高招录取重地,帮助各院校核对考生信息,确保录取通知书及时准确寄达。新华社发(王志强 摄)
昨天(9日,下同),有媒体报道,据一名参与《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小组的成员透露,《纲要》将针对高考改革提出3套方案,并披露了方案内容。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昨天表示,目前《纲要》草案还没有完全定型,该报道提出的方案可能只是建议版本。
续梅表示,《纲要》的编写是由中央领导牵头,多个部门联动的。目前《纲要》还在编写过程中,其具体内容从教育部层面还不得而知。“所以我们都没有看到过所谓的官方版,感觉有些离谱。”续梅认为,那份官方版方案估计也是对高考改革的建议方案,不代表最终《纲要》的草案。至于那份民间版本的高考方案,在4个月前征集意见时,教育部已经收到这份建议,并且正在研究其可供吸纳的内容。
之前,曾传言8月份《纲要》的草案内容要公布,并进行下一步的意见征集过程。是否所谓官方版的“漏风”预示着《纲要》草案即将面试?续梅表示,在去年8月开始着手布置《纲要》编写工作时有个初步的计划,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具体情况,所以目前《纲要》的公布还没有一个时间表。(记者 周逸梅)
-相关
传闻中的官方高考改革方案
方案1: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可经过多次考试通过。高考只考3门: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方案2: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可经过多次考试通过。高考按学科群考5门:语文、数学、外语、实验学科中与报考专业有关的任选一门、人文学科中与报考专业有关的任选一门,不分文理科。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高校可根据培养方向和目标,以加权平均分数录取,不同专业加权系数不同。
方案3: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分开进行。考试内容体现不同特点,不分高低层次。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要积极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提出三种高考改革方案
近日,国内的民间教育智囊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民间版”的高考改革方案,这份方案汇集了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老师的智慧。其改革的基本思路被概括为“统一考试,分层多轨,自主招生,多次录取,公平公正”,这与正在紧张起草中的官方改革方案目标相同。 >>详细
高考改革在选拔人才与体现公平之间寻求突破
高考结束后,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高考制度怎样才能既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又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高考制度一直面临两难的选择。如不改革,其“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果改革,每一项新政策出台,都伴随着怀疑与争议。在选拔优秀人才与体现教育公平之间,高考制度改革如何寻求突破? >>详细
不断探索高考改革 从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
目前,高考改革正逐渐从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实施新课改后高考的省、区、市和考生人数越来越多,这是今年高考的主要特点。”戴家干说。据了解,今年将有11个省、区、市进入新课改高考。在这些省份的新课改方案中,有的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有的占10%,有的占20%。加入综合测评,使考生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详细
戴家干:高考改革在于砍掉"独木桥"建设"立交桥"
戴家干说,新课改对高考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砍掉“独木桥”,建设“立交桥”,就是使更多的人能够受到高等教育。我们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1977年恢复高考时,当年是570万人报考,录取20万人,录取率4%左右。去年是105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人数600万。为此,我们对新课改之后的高考提出了综合性的指导意见,就是要有学业水平测试,也要有综合的评价指标,要有考试的成绩,没有统考是绝对不行的。 >>详细
高考改革的深层次思考:从"独木桥"到"立交桥"
2007年,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关于纪念恢复高考30年的大型公众调查,其中95.7%的人认为高考这个制度是好的,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但同时也有92%的人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还不完善,必须改革。纵观近年来高考的改革,在理念上有哪些变化?今年的高考有什么新动向?本报记者走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听取了权威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高考改革的深层次思考。 >>详细
新华时评:用法制手段推动高考改革
老师卖作弊器材,考生在考场内试卷被抢,家长对监考老师大打出手……今年高考中暴露出的种种舞弊现象令人震惊。高考作弊现象年年见,今年吉林松原作弊案更显示出作弊手段科技化、组织化、产业化的特点。然而,由于现行法律不健全,违法成本却不高。用法制的手段治理高考舞弊,进而推动高考改革,必须提上日程。 >>详细
用改革思维推进高考改革实践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引起媒体和民众广泛关注。截至6月16日上午,新浪网转载的一篇相关报道后附的调查显示,2.6万人投票者当中,有40.8%的网民对此高考方案表示满意,表示不好说的为33.7%,另有25.5%表示不满。在新浪推出的另一项针对完整版改革方案的调查中,则有78%的网民支持这一方案,不支持的为11.9%。 >>详细
高考改革须有超越利益集团的勇气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就一直在探索高考改革,有些措施的力度还比较大。如今年全国有11个省份进行了新课改高考,采用“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评价”的录取标准。这相对于已实行多年的“3加X”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一考定终身”。尽管如此,高考改革并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上述改革的所谓“三位一体”录取,仍是将原来的高考科目拆分与重组,但集中录取制并没有变,学生与高中仍以分数为最高奋斗目标。 >>详细
高考改革应自改革基础教育始
高考制度改革是一个老话题,呼吁的人多,思路和方案不少。《新闻晚报》报道,一份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提出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近日递交教育部,其中提出,不同类型院校及不同学科,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考试科目,实行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层次院校,还可以采取灵活的招生形式。 >>详细
高考改革,切勿画蛇添了足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制度总是在人们的争论与质疑中不断变着“脸”,但它最终还是未能如人所愿,满足所有人的利益。其实,高考制度的缺漏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就再简单不过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高考制度也一样,它再怎么改,它也不可能完满,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它既然仅仅是一种制度,就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因为其弊端而成为牺牲品。改革,革的也只是图个在高考中成本最小而利润达到最大。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