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过去以钢建市凭钢强市,现在靠技能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报讯(记者 时晓玲 俞路石 通讯员 王俊)作为一名技术工人,马钢第三钢轧总厂炼钢分厂技术组组长胡惠华在岗位上悉心钻研,发明了“胡惠华高效低耗炼钢操作法”;而身为一家四星级酒店总经理的张玲,如今回忆起当初选择上职业学校时,也是一脸的从容与自信。近日,记者走访安徽马鞍山时,发现这里有不少从职业院校走出来的毕业生,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得红红火火。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马鞍山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正在加紧提速。
地处泛长三角经济区的马鞍山市,是安徽省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接合点和桥头堡,曾经以钢建市,凭钢强市,钢铁工业在马鞍山建设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作为一个资源性重工业城市,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结构转型的问题。如何调整?马鞍山给出的回答是:从资源依赖中摆脱出来,走一条依靠人才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马鞍山围绕汽车零部件、机械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实施意见》,明确到“十一五”末,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把马鞍山市建成区域性、服务全省的现代加工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以政府名义出台了《马鞍山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发展评价指标(暂行)》,着力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根据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马鞍山按照园区、厂区、校区、社区、景区“五区联动”的模式,高标准建设中职园,从而逐步形成在校生规模达71000人、年短期培训达4万人次的职教园区或职教走廊,满足全市、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全市通过积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先后撤并、整合、重组职业学校近10所,优化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在全市分期建设了数控公共实习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实习实训基地等技术先进、面向社会开放的五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截至目前,全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已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
除此之外,全市还强化政府统筹职能,实现集团化办学。一是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吸收品牌行业与企业加入,形成规模达万人以上,拥有4个以上品牌专业的中职教育集团;二是以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与马鞍山网络大学和马鞍山技师学院紧密合作,以校区、院系、骨干专业为纽带,逐步形成在校生8000人以上规模,若干个品牌专业的高职教育集团;三是积极支持马钢公司组建以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与马钢技师学院资源整合共享,形成规模达8000人以上、有较强竞争力和办学特色的企业职教集团。
与此同时,全市职业教育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几年的实践,学分制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分银行正在建立,网上选课开始推行;校企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工作扎实推进。
据统计,目前,全市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等高技能人才达3.3万人,中级工6万人,初级工7.2万人,分别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0.2%、36%和43.6%,技能人才队伍正在加快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过渡。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职工比例已达20.3%,居全省领先地位。技能型人才的大量培养,为马鞍山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全市钢铁支柱产业、三产服务等领域,都展示出高技能人才耀眼夺目的风采。
《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9日第1版

周济:增强职教吸引力 提高一线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周济说,为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将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对做出特殊贡献的技能型人才给予重奖并授予荣誉称号。
河南临颍免费培训确保返乡农民工学到一技之长
据临颍县教体局局长陈保森介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该县有2万多名外出打工的农民返乡,县教体局要求县职业教育中心带动乡镇职业教育学校对他们集中开展技能培训,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后重新就业。
河北南宫市职教中心服务"三农" 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办学过程中意识到,要想从整体上及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快速实现农民增收,就必须建立一支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队伍,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拉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
增强吸引力:需外部找原因更要内部挖潜力
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科学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从系统的观点分析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必须重新审视就业准入制度,正视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正确看待社会观念问题。当然,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不仅要有外部的视野,更要从内部实际的改革着手。
增强职教吸引力:抓技能培训更要抓能力培养
解决就业问题,没有一技之长不行。所以,不少职业学校把抓技能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人才所具有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现从学校到岗位零距离对接
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企业满意度,这些都离不开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执行院长苏志刚认为,职业教育只有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办学,学校发展才能充满活力,学生也才能在学校找到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职业教育应让更多老百姓认同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要建立让职业教育及其学生、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体系。”面对职业教育仍遭“冷遇”的现状,参与此次“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课题研讨会的专家和业内人士纷纷支招,达成共识。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在于机制创新
要破解问题,必先究其原因。我认为,当今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动力机制不足,外在表现则是社会吸引力不强。
专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方能突破发展瓶颈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与提高质量应互为前提。职业教育吸引力越低,其提高质量就越困难。目前,就读职业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是考不上普通高中后的无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