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民办教育 -> 品牌建设 -> 文章内容
构建民办普通高校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6-25 15:01:42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构建民办普通高校应用性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的探索

周长源 吕其诚 杨洪杰
     (黑龙江东方学院 哈尔滨 150086)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东方学院的办学经验,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做了探索。文章在构建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紧密衔接的体系,建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育向多规格、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转变等方面做了研究。
   关键词:民办高校;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黑龙江东方学院创办14年来,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依靠兄弟院校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抢抓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开拓创新,实现依靠社会各界支持分散办学。从举办专科,到初步建成独立校区,到升格为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在校生8700余人,跨入了中等规模普通高等学校行列。建院伊始,就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定位于教学型的院校,以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办学宗旨,把教育教学质量及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作为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2003年“升本”以后,我们仍坚持这一定位,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社会需求“轴心”观和能力本位观,初步形成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基本框架。11届专科毕业生和两届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0%以上,名列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前列。
    

    一 、构建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体系

  在专业设置上,突破传统的单纯学科型的专业设置模式,从学科本位向职业性与学科型相结合转变,构建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体系。
  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时代的社会边缘地位走向社会中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民办普通高校目前所承担的角色,主要是承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职能,这就决定了民办普通高校具有职业教育的性质,即为国家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专门人才,降低服务重心,以适应转轨时期人才结构需求的深刻变化。为此,我们坚持突出地方性,强调实用性、灵活性和复合性的原则,把为第二和第三产业服务作为重点,努力建立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与人才市场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
     一是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设置和办好为发展本省支柱型产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的专业,包括为发展绿色食品服务的专业,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专业,为发展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服务的专业,为发展建筑业服务的专业,为发展信息产业服务的专业,为现代服务业服务的专业等。
     二是结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搞好人才需求预测,设置前瞻性专业。比如,建校之初,我们根据我国乳品业将有较大发展的趋势,设置了乳品工艺专业,学生毕业后正逢乳品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猛增,虽然每年招生不断增加,至今仍保持需求旺盛,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还比如,在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我省的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将焕发生机,于是,我们设立了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专业,2005年第一届学生尚未毕业,就被厂家“抢聘”一空。
   三是紧扣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对原有专业培养方向进行调整分流,为学生补充有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训,从而顺畅了毕业生就业出口。
     四是对同一个专业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避免由于人数过多,造成就业时“聚堆”。比如,近几年考生盲目涌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等专业,造成专业规模膨胀,我们就将每个专业分流为3~7个不同的培养方向,既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又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五是创办“订单式”培养的产学结合和中外结合的实体性合作培养的专业,打通了与用人单位的直接联系。六是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建立复合型专业,比如专业+外语,外语+专业、工程+艺术等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专业,把主修与辅修有机地融于一体,适应了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拓宽了就业渠道。
    

    二、建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突破强调学科纵向知识的系统性的传统教学观念,从专业知识的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需求本位转变,建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基础,也是办学和培养目标特点的体现。由于民办普通高校发展历史较短,自身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其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相当部分是来自公办高校的退休人员或聘任的在职人员,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往往带有浓厚的公办高校和精英教育的色彩,在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反映得尤为突出,往往把公办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高校的课程、教材及内容移植过来,既脱离学生水平的实际,也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相脱节。我们从培养人才的定位和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入手,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我们坚持体现课程的地方性、实践性、灵活性和复合性,以形成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综合素质获得提高为基本原则。专科专业,不搞本科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浓缩”,坚持理论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基础课以满足专业基础课需要为标准,专业基础课以满足专业课需要为标准,专业课强调其针对性,满足形成就业能力的需要,精简了大量的理论阐述和推导,取消了难度大及与专业相关度较小的教学内容。本科各专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照搬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国家有关的基本要求和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实际需要,整合、重组、优化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淡化各门课程的独立地位,强化课程体系对不同课程的具体要求,注重综合化、整体性,注重衔接和融汇,避免重复和陈旧,积极吸收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培植自己的品牌课程、重点课程、特色课程,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逐步形成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主干课程与一般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将传统的过于强调学科知性学术性的课程体系转化为以“职业性”、“应用型”为主线的集约型实用性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在共同要求的课程外,还针对部分学生准备考研和考“专升本”、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不同需要,开设有关课程,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自省教育厅实行“专升本”考试以来,我院每年专科毕业生升本的录取率都高于全省平均录取率10余个百分点,两届本科毕业生考研,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三、从理论知识的学历本位向着重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创业能力本位转变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突破长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从理论知识的学历本位向着重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创业能力的培养训练本位转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由单纯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高等教育的痼疾之一,尚处于弱势地位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民办普通高校绝不能走这条老路,要树立以学生能力为本的人才质量观。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包分配”、“铁饭碗”的就业制度转变成竞争激烈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人才市场的实用主义倾向色彩日益浓重,用人观普遍从传统的“有后劲”的“储备型”向“上手快”和综合素质好的“适用型”转变。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何,是否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已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学校生存发展能力的基本标准,也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民办普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可以“上不着天”,即理论知识达不到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的标准,但必须“下要着地”,即要具备就业的基本能力,这是为增强办学竞争力的特色之一。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现了本科毕业生到高职甚至职高补实践技能的现象,更加说明能力本位的重要。我院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始终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训练。在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的训练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将理论和应用结合起来,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启迪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成才的渠道。专科各专业都制定了毕业生必须达到的专业技能指标体系,本科各专业都制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指标体系,并具体落实了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指导教师、形式方法和地点以及逐学年的目标明确,实验、实习、岗位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占总学时30%。既有必修实践课,又有选修实践课。经过多次修订,各专业都逐步建立起既包括理论性教学体系又包括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教学计划,两个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平行,融于一体,相得益彰,其作用的结果,就是真正落实到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及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上。
     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岗位专业实践和适应能力,实行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这是培养这类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新型培养模式特色的基本体现。我们尤其重视吸纳社会及国外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发挥各自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和服务资源的优势,实行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先后与企事业单位和国外高校共同创办一批专业,实行“2+1”、“3+l”、“3+2”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内上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事业单位由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习专业课,并进行现场直接操作训练,提前进入专业岗位角色。我们在各专业普遍实行“双证”结合的培养模式,把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列入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计划,比如会计专业学生就可以考取五种职业证书的一种或几种,仅2005年,全院就有600多人次考取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证、国际商务师证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上岗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学院还注重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把实习作为理论知识的运用,增强实践能力和就业的预备环节,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都可以用近半年的时间进行顶岗实习,接受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训练,实现学习和实际工作的有效对接。在校内加强实验教学,减少模仿、验证性实验:增加自主设计和开发性实验,锻炼和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的操作能力。普遍强化外语和计算机课程教学,提高现代技术和管理专业人员必备的外语运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上述措施,就使学生在校时的学习与社会拉近,努力实现毕业时与社会实际工作零距离。
    

    四、从“千人一面”的精英化教育向多规格、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转变       

     在人格培养规格上,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厂化”的培养模式,从“千人一面”的精英化教育质量观向多规格、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观转变,为提高学生的成才率提供保障。
    多元化、多规格、个性化的教育质量观有别于精英教育的思维定式,是现代化事业和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需求多样性的必然要求,既体现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有机联系,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变革,对推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进程有重要意义。从学校定位来说,我校是教学型的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院校,不应该也不可能在培养规格上趋同于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院校。从学校的实际上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精英教育时期被拒之门外的大批学子走进了大学课堂,他们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近几年来,我校招收的专科生入学最低分数比建校初下降了近200分,本科生入学分数从500分延伸到300多分,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不可能用精英教育时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把相差200分的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为同一规格的专门人才的,否则,既违背教育教学规律,也有悖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衷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性的现实。因此,我们从学校层次、定位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在培养规格上变一元化标准为多元化标准,变“一个模子”理念为多规格、多向性理念,因材施教,实行分类、分层次和分流教学,使教学适应不同入学水平及不同兴趣取向的学生;尤其是对外语、高等数学等基础课,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和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标准,使他们听得懂,学得进,用得上,激励他们奋发成才的信心。同时,我们通过教学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内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主辅修制,辅之以多种形式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的爱好,使其特长和个性得到发展;进行按大专业招生的试点,两年后根据学生实际及特长分流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学习特殊困难的学生允许他们转专业和延长学制,从而使不同基础和不同个性入学的学生,都能在具备大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基本标准情况下,掌握为社会服务的一技之长,一己之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培养规格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融合。
     同时,我们努力推进教学方法特别是考试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这是把教学模式改革推向深入的重要环节,把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把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结合起来,把统一标准与鼓励发挥特长结合起来。采取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考试与考查、动笔与动手等多种形式考核,使学生对考试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单向变为双向,由“对立”变为和谐,允许不及格学生多次进行补考,允许对成绩不满意申请重考,并以最高成绩纪计入成绩,使考试真正成为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推动学生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呈现出刻苦严谨又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局面。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黑龙江东方学院制定了2003~2012年十年改革与发展规划,并得到省教育厅的批准。我们将把着重发展规模转移到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到2008年,在校生达到万人规模,并基本保持稳定,进一步深化教学领域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加强各项办学条件建设,努力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和省学位办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完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高成材率、高就业率,努力办成本科层次(保留个别有特色的专科专业)的开放式、多科性、教学型的一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The Explore on the Model to Culture Practical
Students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Zhou Changyuan   Lü Qicheng   Yang Hongjie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s up the experiences of the Dongfang University of Heilongjiang and explore the models of culturing practical students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It mainly explores on systems able to closely link the market’ requirements and university’s specialties, able to culture skill students with practical lecture contents, and able to gave students education of multi-standards, differential characters, and multi-directions.
Key words: High educations run by civilian, educational model, practical personals

收稿日期:2007年2月20日
作者简介:周长源,黑龙江东方学院院长 教授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民办院校招生信息 · 频道专题
· 评说民教 · 民办教育研究
· 民办教育新闻 · 海外民校
· 民校FAQ · 择校警示
· 民办教育人物 · 教师进修
· 品牌建设 · 热门专业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立足行业 面向市场 构建开..
·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
· 广东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适应..
· 南京市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
· 李官小学构建素质教育 “防..
· [图文] 新闻聚焦:在破解难..
· 江西财经大学:围绕“主旋..
· 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构建新..
· 构建和谐班级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