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信息网 -> 校园频道 -> 校园文化 -> 学说争鸣 -> 文章内容
该不该鼓励学生用网络语言?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6-4-10 11:30:38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潜水员(在线隐身者)、偶(我)、BT(变态)……这些颠覆传统文字意义的网络语言,如今已影响到年轻一代人的生活。19日,本报报道北京一教育研讨会上,一校长提出学生网络作文已经“高深”到老师看不懂的地步,必须进行文字规范。随后,记者就此问题采访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看法。

    学生:网络语言沟通更亲昵

    北京理工大学飞翔论坛的一名版主表示,网络网络语言的载体。网络语言的生命力是同网络本身的生命力相连接的。只要网络继续存在,网络语言就不会丧失其发展。对于大多数“网虫”来说,熟悉的网络语言让他们彼此的沟通变得更简单、容易和亲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初高中学生对于网络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似乎更为亲睐。目前在上高二的郝同学表示,自己班上很多同学喜欢用网络语言进行沟通。他介绍,同学们喜欢网络语言是因为这些词用起来感觉很亲昵,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且,有些语言还具有私密性。

    老师:网络语言“昙花一现”

    今年刚刚转正的初中语文教师付小姐称,网络语言并不是规范语言文字,其流行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她会翻看一些网络文学小说,但作为语文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仍规范地使用汉字。

    有14年教龄的语文教师薛女士表示,每个时期的学生都会出现使用该时期流行词的习惯。作为教师,对于这类的流行词汇,需要掌握其使用的范围和意义,但并不鼓励学生在作文中使用。

    “新型语言在作为成熟文字被社会普遍应用之前,便对学生的随意应用不加限制是不合适的。当然,如果在作文中出现通篇使用新型语言的情况,应对学生进行教育。”

    家长:不知孩子在说什么

    一些学生家长在接受采访时显得纳闷,他们根本就无法同孩子“好好说话”。中医刘女士表示,儿子满口“7456”、BT,让她根本听不懂儿子在说什么,她只知道这些词语在儿子的群体中很时髦。“其实,我们年轻那会也有父母听不懂的时髦词。

    可是,现在那些时髦词不也成古董了吗?都一样会过时的!“刘女士认为,网络语言迟早也会过时。

    专家:不能成为正式交流语言

    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明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语言本身是很鲜活的,网络语言是否具有生命力需要时间的考验。

    《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词汇,很多都是经过流行,逐渐被大众接受,并流传稳定后的词语。

    他说,网络等新型语言作为非正式词汇,很亲昵,但不能成为正式交流语言,不应过多的应用,更不提倡学生接受及使用这样的文字。学生时期,一旦形成非正式的语言习惯,将来在社会中与人交流便可能会出现问题。他同时表示,学生作文中出现个别“非正式”的语言,老师和家长没必要大惊小怪。

    在特定的环境下,描写特定的人,应用跟这类人身份一致的语言才能将人物刻画的更生动、形象。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校园杂谈 · 文学原创
· 校园社团 · 名校论坛
· 学说争鸣 · 校园风光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北大在北京扩招44% 名校招..
· 高考加分丑闻频发 该不该回..
· 简历“镀金”:实习外企该..
· 防掐尖屏蔽尖子生中考成绩..
· 找好工作好难 大学生“就..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 高校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 高校信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