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某社区举办的免费音乐辅导班,最少时仅有3名学
社区暑期免费辅导班缘何不受欢迎
现象:社区免费辅导班学生逐步减少
在许多人看来,免费的东西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何况是免费的中小学生辅导班呢?然而记者日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采访时发现,不少社区在暑期举办的免费辅导班,却遭到冷遇。
10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就坐着3名学生听老师讲课,这是记者日前在乌鲁木齐市六道湾街道斜井西社区的音乐辅导班上看到的情景。尽管是免费辅导班,但前来参加辅导的中小学生却很少。据斜井西社区音乐教师高翔介绍,社区音乐班7月9日开课,刚开始前来报名的辖区学生有50多人,第一天开课却只来了20人,后来学生逐渐减少,如今不到一个月,最少的时候就3名学生。
随后,记者相继走访了天山区、水磨沟区部分社区组织的音乐班、作文班、数学班、英语班等辅导班后,发现这些由社区出场地、安排教师讲课的免费辅导班,前来听课的学生都很少,寥寥无几的学生使得不少免费辅导班办不下去了。
学生:虽是免费补课,但还是上课
中小学生为什么不来免费辅导班参加培训呢?“虽然是免费补课,但毕竟还是上课,觉得压力很大。”乌鲁木齐市一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张玉对记者说,“暑假里,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算少,还是想好好地玩个痛快,为新学期开学作准备。如果去参加社区举办的免费辅导班,学习压力又会增加,所以不愿去。”
另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记者说:“虽然知道坚持了才有收获,但当辅导课与走亲戚、出去旅游发生冲突时,我还是选择了后者。毕竟是暑期,还是应该以放松为主,不想把自己拴在学习上,所以,去了几次免费辅导班后,干脆就不去了!”记者注意到,谈到为何不愿去免费的辅导班时,接受采访的中小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出去玩!”
学生家长王女士说,社区的辅导班虽然免费,但管理相对松散,孩子在那里不一定能学到多少知识,还是收费的辅导班管得严,可以提高孩子成绩。
采访中,不少学生对自己的暑假生活表示不满意。“暑假生活,太枯燥单调,基本上都是在家看电视、玩游戏!”初一学生小李对记者说,“父母上班不在家,自己一个人很无聊,只能看电视消磨时光。”还有的学生说,自己生活在城市里,被父母安排上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心情很郁闷。与农村的孩子相比,自由没有了。
家住乌鲁木齐市新兴街的田女士,一放暑假,就把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送到爷爷奶奶家,让爷爷奶奶陪着孩子去学绘画和电子琴。“实在不知道怎样给孩子安排假期,就花了700元钱给她报了两个班,上午学绘画,下午学电子琴,时间上衔接正好,不用担心她在家没事做。”田女士说。
而一些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暑假也很充实。暑假期间,13岁的于东每天都在二道湾市场帮家里卖菜。“我早上8点帮妈妈搬菜,下午再看菜摊子。妈妈很辛苦,我想帮她干些活。”于东一边搬菜一边说。于东的母亲几年前从安徽来到乌鲁木齐,经营一个菜店。“娃娃从小就懂事,他帮忙做家务,也能使他更早地独立。”于东的母亲说。
于东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在假期帮爸妈“减负”的孩子,这个市场还有很多。于东觉得自己的这个暑假过得很有意义,比上辅导班强多了。
建议: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有关专家认为,暑期免费辅导班遭到冷遇说明,我们在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好。特别是出发点还存在问题,总想让孩子学习知识,总想给孩子补课,结果给孩子增加了不小的负担。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我们还没有抓住孩子心里所想的,只是根据“大人们”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
专家建议,学生家长和社区应该站在中小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替他们着想,想办法让中小学生在暑期能有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参加,让社区成为中小学生暑期的乐园。
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董建国说,给孩子免费安排暑期辅导班的初衷是好的,但也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为了假期能让孩子玩好并学到一定的知识,建议相关部门提前调研、与孩子交流,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们参加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活动。
一些中小学生认为,社区举办免费辅导班是可以的,但他们更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记者了解到,开办免费辅导班是社区暑期为学生暑期服务的唯一一种形式,对于不愿参加补课的学生来说,社区没有能够给他们提供其他形式的活动。还有不少学生希望社区能给暑期的中小学生开放场地,提供开展活动的各项帮助。但是,对社区来说,受到人力和物力的限制,丰富多彩的活动很难开展。一位社区主任告诉记者,要想使社区成为中小学生暑期的乐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