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家庭教育空缺 “名师坐堂”对症下药
扬州社区辅导站让学生“离校不离教”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涛
不久前的一天,初三女生焦点兴冲冲地赶到了家门口的宝塔社区学习辅导站,教院附中初三数学备课组组长孙禹像往常一样,早已经等候在那里。宝塔社区三间不大的辅导教室里,十几个先来的学生已经围坐在孙禹、陆晓丹、陈小羽3名教师身边,逐一咨询暑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去年5月11日,扬州市教育局在宝塔社区举行了扬州市首批社区辅导站启动仪式,15个社区中小学生学习辅导站全面对外开放,利用周末、寒暑假组织名师坐堂助学,同时适当举行家教讲座、心理辅导、教育咨询等活动。据统计,今年春节后仅4个多月,社区辅导站就开展活动250次,参与辅导教师750余人次,辅导学生5000余人次。今年暑假,社区辅导站计划安排辅导120场次,参辅教师350多人。
“连锁超市”亮牌服务
在扬州市中心新落成的琼花观社区邻里中心,一进院门就能看到统一制作的社区辅导站铜牌,墙上挂着名师信箱,院子里名师介绍、暑期课表、辅导站工作章程3块牌子一字排开,教室里每一名辅导教师座位前面都放着一个席位牌,上面印着教师的姓名、辅导学科、职称,社区辅导站的统一标志随处可见。同样的标志、同样的铜牌、宣传牌、席位牌在文峰、兰苑、宝带等各个社区辅导站都能看到。
“要把社区辅导站建成‘连锁超市’。”扬州市教育局局长余如进说。根据这一管理理念,市教育局设计了辅导站的统一标志;统一制定了《社区中小学生学习辅导站章程》;统一规定了辅导工作流程;统一印制名师席位牌和胸牌,做到挂牌上岗,亮牌服务;统一制作了不锈钢的辅导站“名师信箱”;统一印制了学生辅导登记表和“学习病历”。家长和学生们可以从连锁管理的15家社区辅导站中随意选择任何一个或几个,享受个别辅导。
社区中小学生辅导站由市区13所中小学校和14个社区共同创立,利用社区现有办公和活动场所,由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辅导工作,社区参与辅导站的管理及辅导质量的监控,并按月将辅导情况报送市教育局备案。
开展“一对一”式辅导
点击扬州教育网社区辅导站暑期课程公告里的辅导教师一栏,数学高级教师谢锡安、物理学科带头人王子玉等一大批扬州各学科教学名师赫然在列。“名师坐堂”是扬州社区辅导站的重要特点,各校均选派校内富有工作经验的特级教师、首席班主任等骨干教师参与辅导工作。辅导日前,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名师信箱”及名师联系电话与教师预约。
在皮市街社区、常府社区、砚池社区等辅导站,无论人数多少,学生们接受的都是一对一的“个别问诊”式辅导。
新华中学高二(5)班学生刘超是教师们印象最深的学生。“刚开始是被爸爸逼来的。”刘超之前迷上了网络游戏,成绩不佳,家里请过多位家教,都被他气走了。家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带他来到社区辅导站。学校专门请来心理辅导教师来辅导站和他谈心交流,几个月下来,刘超不仅戒掉了网瘾,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飞行检查”提质增效
每到双休日,都是张勇老师最忙碌的时候,他要把市区15个社区辅导站逐一巡查一遍,不打招呼,不听汇报,随机检查,及时反馈。一年多来,他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市区的大街小巷。这项被称为“飞行检查”的行动是扬州市教育局保证社区辅导站长效优质的重要举措。
为了强化对各辅导站工作的过程管理,扬州市教育局将学校社区辅导站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综合考评内容,将教师参与辅导站辅导工作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和骨干教师考核档案,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有效提升了辅导质量。
为确保辅导站工作长效进行,各社区辅导站辅导教师和社区工作人员节假日加班劳务费,统一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及社区活动安排和记载,按不低于学校课时费用标准专项拨付,目前扬州市教育局已经拨付专款30余万元。
辅导站工作得到了扬州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他们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为学生服务。“以前,不少市民认为社区辅导站是学校走秀行为。可是,一年半下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新华中学的辅导教师韩剑波说。一些目前尚未建立辅导站的社区居民纷纷要求教育部门增设辅导站,部分社区也主动找到附近学校,请求设立辅导站。
余如进说:“社区辅导站将学校教育向社区延伸,将社区工作向未成年人教育拓展,将政府民生举措向家庭延展,使学生‘离校不离教’;同时,组织名师利用节假日辅导,不仅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空缺,而且有效遏制了有偿家教之风,促进了师德师风的净化。”
《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1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