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基础教育 -> 家长频道 -> 心里辅导 -> 文章内容
家庭影响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6-4-11 17:54:47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心理理论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是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元认知之后又一个研究心理知识的角度和范式。  自从1978年心理理论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它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更是一个迄今已取得长足进展且前景看好的热点探索领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足心理理论对幼儿社会理解、社会交往、道德判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拥有心理理论意味着幼儿能够理解人类是具有信念、愿望、意图、想法这样的心理状态的实体,而通过对他人信念、愿望、意图等心理状态的理解,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进行预测(Leslie l987Astington,Harris  Olson 1988;88;Wellmam,1990;Preuss,1995)。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家庭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

作用。维果斯基指出,幼儿的心理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指出,幼儿正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产生不平衡从而得以发展。家庭是幼儿早期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关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上,家庭自然也起看重人的作用。研究者就心理理论与家庭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涉及了家庭中的许多方面,有家庭背景,家庭交流等方面。

    1.心理理论与家庭背景

    许多研究表明:处于大家庭中的幼儿在标准心理理论测试中成绩好(Jenkins&As“ngton,1996;Lewis,Freeman&Maridakikassotori,1995;Perner,Ruffman&Leekam,1994)。Prner(1994)对76名3—4岁幼儿进行心理理论任务测验,这些幼儿的兄弟姐妹数量分布在1—3个之间,研究表明,豕庭规模是影响幼儿心理理论理解的重要变量。幼儿拥有兄弟姐妹的数量能够测幼儿在心埋理论测验中的表现。Perner指出,有兄弟姐妹的幼儿能够经历更多形式的社会交往,这促进了幼儿对于心理状态的觉知。于是,有兄弟姐妹的幼儿心理理论测试通过率高。在对3—5岁幼儿的两个相关研究中,Perner发现,家庭人数的多少与幼儿心理理论测试成绩相关。事实上,有一两个兄弟姐妹的幼儿心理理论任务通过率是独生子女的两倍,不管这个兄弟姐妹是比幼儿大的还是小的。Perner进一步指出,具有兄弟姐妹之所以能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因为有了兄弟姐妹幼儿就有了游戏伙伴,这样就提高了幼儿从事装扮游戏的数量,装扮游戏是合作行为最好的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对心理理论的理解。JennsW Ahngton(1996)”的纵向研究也发现,家庭规模可以预测儿童的心理理论理解水平。他们指山,家庭规模之所以影响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因为家庭成员越多,幼儿与其他人交往的机会也就越多。而且,在兄弟姐妹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拥有哥哥姐姐多的幼儿比拥有弟弟妹妹多的幼儿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得分高。

    幼儿拥有兄弟姐妹可以促进其心理理论的发展,这已是共识。但是兄弟姐妹人小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有无关系还没有达成共识。Liwis和Charl(1996)的结果表明,被试有比仙女的兄弟姐妹心理理论水平高,而且,有几个比他大的兄弟姐妹的幼儿的心理理论水平高于只有一个的。而Perter(2000)对265个3—5岁的来自不同规模家庭的幼儿进行了心理理论的发展考察。结果表朋,在对年龄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有一个兄弟姐妹(2月一12岁)的幼儿的心理理论能力也比没有的强。然而,如果这个兄弟姐妹是不足两月的婴儿或者是青少年或成人的话,就没有上述结果。而且,本研究发现,不论兄弟姐妹是比被试大还是小都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起同样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中,家庭人数与兄弟姐妹出生顺序效应都不显著,总之,研究支持先行研究中关于家庭规模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这一结果。

    除了上述家庭影响因素外,跨文化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地位不同,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也  十同,来自高收入家庭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比来自低收入家庭或落后地区儿童在对情感、 心理状态的理解上水平高。同时,研究也发现,父母职业地位、父母受教育水平等也与幼儿  心理理论水平相关,父母职业地位高,幼儿心理理论水平也高,父母受教育水平高,幼儿心  理理论水平也高。

  2.心理理论与家庭交流

    家庭是幼儿早期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尤其,在幼儿早期,家庭几乎是影响幼儿发展的  主要因素。正是在家庭中,幼儿开始了最初的交往、交流。在家庭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  父母,特别是母亲,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幼儿交流,如果不能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那简直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父母能极大的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Lewis,Freemanet  a1,1996)。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如亲子依恋,亲子间关于心理 状态的交流、亲子接触、亲子装扮游戏等,当然,家庭中其他成员,如幼儿的兄弟姐妹对幼  心理理论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交往中心由幼儿—  父母将转移到幼儿,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作用是越来越大的。

  2.1 早期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论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近年来,研究者们较关心的一个研究课题是亲子间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论。研究多采川纵问研究,探测早期亲子间或母亲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论与幼儿后来的心理理论间的关系。lman,Perner利Parkin(1999)发现,当幼儿与别人发生冲突时,母亲如果对幼儿描述别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感觉“这样能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Dunn(1991)等发现亲子间大于因果的谈论与幼儿对于情感的理解有关。他与其同伴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一次纵向研究中,Dllnn(1991)等发现:(1)幼儿对于感觉的谈论(谈论意愿或情感)与幼儿关于感情与信念的理解有关,(2)亲子间谈论与幼儿对感情和信念的理解有关,(3)幼儿对·厂闪情的谈论其情感理解有关,(4)母亲幼儿对于因果的谈论与信念理解有关。Dunn(1991)等对50名幼儿进行了纵向研究,每个被研究的幼儿都有一个比他大的兄弟姐妹,在33个月时对幼儿与母亲,兄弟姐妹的语言交流进行观察、评价,在幼儿40个月和47个月时分别对幼儿心理理沦能力及社会认知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发现,33个月时幼儿交流的主动程度、谈论情感因果关系的次数可以预测儿童在40和47个月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有兄弟姐妹、父流主动、多谈论感情的幼儿具有更多朋友间模仿、帮助、分享合作游戏等行为。Ruffman,SIade和Crowe(2002)对母亲心理状态语言和幼儿心理理论理解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对幼儿本身的心理状态言语,幼儿早期的心理理论理解,幼儿语言能力,幼儿的年龄,母亲的教育及母亲其他类别的言语这些中介因素都进行了控制,母亲早期的言语与幼儿后来的心理理论能力也高相关。母亲早期关于心理状态的言语与幼儿以后的心理理沦的确构成了因果关系。  

    总之,许多研究者特别是Dunn及其同伴对早期幼儿与家庭中成员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论进行的多项研究。研究都表明,早期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论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关系密切,  定意义又上而言,幼儿对于心理状态、他人情感的谈论就是幼儿心理理论能力产生的标志。

    当然,家庭中其他成员与幼儿的交流对幼√乙心理理论发展也很重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及各项身体、心理机能的完善,其交往范围也逐步扩大。逐步从局限于父母的交流圈中走长出来,开始了与家庭中其他人员的交往,幼儿的兄弟姐妹与幼儿的交流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Jenkins和As“ngton(1996)指出,兄弟姐妹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是因为兄弟姐妹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幼儿在交流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认识到刁;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开始对他人心理状态进行思考。

    2.2 家庭装扮游戏(PretendPlay)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早期家庭交流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即家庭游戏,特别是家庭装扮游戏。装扮游戏是一种较高级的游戏,它需要幼儿象征能力的发展。长久以来,装扮游戏之于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公认,而装扮游戏之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家庭中的装扮游戏主要是幼儿与父母或兄弟姐妹间进行的装扮游戏,  Youngblade和Dunn(1995)考察了早期装扮游戏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考察的是幼儿与母亲和兄弟姐妹间装扮游戏的个体差异。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参与社会性装扮游戏的次数与儿童对他人信念的理解显著相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中装扮游戏的中心由幼儿一父母转移到儿童一兄弟姐妹。幼儿与兄弟姐妹间的装扮游戏的数量、质量与幼儿心理理论间的关系更密切。经常进行装扮游戏的兄妹的心理理论能力显著高于不经常进行游戏的兄妹,经常与比幼儿人的兄弟姐妹进行装扮游戏比经常与比幼儿小的兄弟姐妹进行游戏更能促进幼儿心理理论能力。

    2.3 依恋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M(1998)等通过纵向研究探讨了母亲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效应,结果发现,  11—13个月幼儿的安全依恋对以后幼儿及母亲与幼儿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  给予幼儿安全依恋的母亲倾向于在日常与幼儿的交流中使用心理状态术语,而且,对幼儿的困难或成功非常敏感,及时给予反馈。更重要的是,在11—13个月形成安全依恋的幼儿在49个月时的心理理论测验中水平较高,在37个月时母亲使用心理术语的敏感性及倾向性与49个月时幼儿的心珲理论理解有关。Aranz(2002)对家庭背景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做了研究,探讨了家庭中影响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变量,结果表明,家庭交往的数量、依恋的质量也都对幼儿心理理沦的发展非常重要。

    总之,家庭足儿童早期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几乎都来自于家庭,家庭中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除上面所述以外还有其他因素,Charlie(1996)等对影响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社会影响(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幼√乙心理理论发展的冈素还有成人与幼儿皮肤接触的数量。

    心理研究都把早期幼儿的发展作为研究重点,亲子交往、与家庭中其他人员的交往更是眚中之重。一定意义上说,家庭对幼儿的早期影响比幼儿园对幼儿的影响更大。当然,家庭中影响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各种因素还需要继续研究,关于心理理论与家庭影响的关系的研究还只停留住描述的相关分析阶段,还需要对两者间关系的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3 教育启示

    家庭是幼儿社会化最早的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家庭影响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意义重人。这带给我们很多的教育启示: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家庭成员要经常的与幼儿进行关于心理状态的讨论。尤其,在讨论时要多用认为、觉得、想等此类表达心理状态的术语。·早期对于心理状态的谈论,特别是对于事件因果的谈论的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这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所以,父经常的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为这对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非常重要。这里,首先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家长先要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养方式也一定要得当。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只是一味的把幼儿培养为听话的乖孩子,认为这样就是奸孩子了,根本的忽视幼儿幼小的心灵,不把幼儿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幼儿没有发言的权利,幼儿所做的都是父母所吩咐的。试想,父母或老师这样的忽视幼儿的心理感受,不把幼儿当作着己心理的人,教出来的幼儿义怎么可能去考虑他人的心理?在国外的研究中,没有捉过关厂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问题,但这确实是一个存在于中国人部分家庭中的影响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幼儿利别人抢东西,家长不要一味的责骂孩子。要知道,孩子如果没有心理理论能力,就不会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不能从他人的心理推断他人的行为。而这时候,如果父母和幼儿进行关于心理的讨论、谈话,告诉幼儿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心理,自己抢了别人的东西,别人会很难过,幼儿就会逐渐的具有心理理论能力,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

    第二,家庭成员要经常与幼儿进行游戏。装扮游戏对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非常重要,通过装扮游戏对幼儿进行心理理论培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那么,为什么具有游戏训练经验的幼儿心理理论能力强呢?SueDockettzl]指出,在进行装扮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就被置身于一个社会情境中。这就能提供幼儿以理解他人心理表征的机会。因为通过交流幼儿发现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情有不同的理解,这导致幼儿与游戏伙伴的协商或冲突。也正是通过协商或冲突幼儿会被迫重新考虑他们的观点以及对于现实的表征,并且认识到他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信念。而且,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对不同角色心理状态的体验能够逐步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父母也可以和I幼儿进行游戏,比如,亲子间可以进行“换位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母亲,母亲扮演孩子,换位游戏会引起换位思考,促进幼儿心理理论发展。

    第三,父母要多提供给幼儿与其兄弟姐妹交流、游戏的机会。交流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冲突的、矛盾的。如果是独生子女,父母要给幼儿提供与周围同伴交流的机会。由于中:引内国情,现在大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机会受兄弟姐妹的影响、熏陶,由此诱发山很多关于幼儿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心理理论方面缺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霸道、门我中心、不理解他人,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父母要想办法给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以弥补独生子女在这方面的缺陷。

    第四,与幼儿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依恋是幼儿社会交往的开始,是其社会性发展的第一步,这一步走的好坏影响到以后很多方面的发展,即依恋质量的好坏;与幼儿以后发展的诸多心理问题有关。特别地,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幼儿以后社会性的发展,更影响到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并不一定提倡现在许多父母所提倡的,母亲为了孩子而辞职做全职母亲,但是,尽可能的多花点时间照看孩子,与孩子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我们更要注意与孩子交流的质量,这里,亲子间皮肤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也表明,亲子间皮肤接触的数量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有关。父母要多亲亲孩子,抱抱孩子,抚摩孩子,“此时无声胜有声”!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学前教育 · 成长顾问
· 心里辅导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武夷山为计生家庭子女发放..
· 鸡西为低保家庭高考录取新..
· 浙江高考有千余项加分赛事..
· 江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
· 成绩单,家庭和谐“晴雨表..
· 浙江店口镇中低收入家庭子..
· 上海家庭教育支出调查显示..
· 浙江:家庭经济困难中职生..
· 教育投资普遍受到上海家庭..
· 武汉市城乡低保家庭子女考..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