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违纪是班主任经常遇到且感到非常头疼的问题。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对经常违纪的学生提醒、警告甚至处罚,其效果都不明显,经常性的采用这些措施,会使学生觉得无所谓,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抵触情绪。
这些学生对于其行为的违纪性质是十分清楚的,之所以明知故犯,是因为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在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建立长期的有效的外部约束力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有鉴于此,笔者采用了给予学生温馨提示的办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经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将经常违反纪律的同学按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如:上课迟到的;自习课讲话聊天的;作业不做的;早锻炼旷缺的;学习失去信心上课睡觉的,等等。
第二,依据不同的分类设计并亲手书写温馨提示语。对于上课迟到的学生,我的提示语为“今天我没有迟到,今天我战胜了自己,今天我又进步了”;对于自习课讲话聊天的学生,我的提示语为“你讲话聊天时,别人在学习,差距因此就会产生”;对于作业不做的学生,我的提示语为“一次作业不做,你就失去一次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机会,你就失去弥补自己知识欠缺的机会,你就失去了一次进步的机会”;对于早锻炼旷缺的学生,我的提示语为“为了理想,为了健康,我们需要锻炼”;对于学习失去信心上课睡觉的学生,我的提示语为“有努力,才会有进步;有进步,才会有信心;有信心,才会有成功”。
第三,在晚自习结束,学生都离开教室后,教师亲自把提示语贴到学生桌面的右上角。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提示语贴好,可以给学生以突然的震撼,而印象深刻。其次,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贴,或者交给学生自己贴都有可能使学生有被惩罚感觉,从而产生对于这一措施的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最后,学生在上课时书经常放在左上角,贴在右上角不容易被学生桌面上的书盖住。第四,找学生谈话,为了巩固提示语的效果,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误解,在贴好提示语后的第二天找学生谈话是非常有必要的。谈话要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要使学生明白,老师对于你很快改正自己的不足是很有信心的;我们是朋友,朋友应该互相帮助,提示语不是惩罚,是老师以朋友的身份,给你的友好提示,如果你不能接受,老师可以立即将其清除。事实上谈话之后,没有一位同学要求老师清除提示语的。几天后我发现提示语不仅没有被损坏,而且学生在上面用透明胶加了一层保护膜,这些同学的违纪情况也有非常明显的改观。
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有些班主任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时,批评、体罚,更有甚者动不动请家长。批评、体罚、请家长是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此问题解决后会不会引起新问题?会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有没有比这些更好的解决办法?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当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时,采取措施时要 “将心比心”,在心理上与学生彼此交换位置,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只有在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才能找到班级管理的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