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高考 -> 走过六月 -> 文章内容
一清华学子的高考记忆:理科生的成功偏科史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2-9 10:46:39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王磊(清华大学)

  劲锐标记:与很多全能的高考选手相比,这是第一位勇于承认自己有偏科倾向的状元:知道“6-1=0”的道理,却无法抑制自己对数理化的虔诚和激情;和所有的理科生一样存有对语文和英语的恐惧,但始终相信天道酬勤,正是这样两种“矛盾”的特质的融合,再加上“过程永远比目标重要”的平和心态,才让“偏科”最终成就了他的成功。

  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几个月,回想高中三年时光,酸甜苦辣、记忆犹新。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学弟学妹们谈谈我的高中生活的一些经历以及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同时也算是对高中生活做个总结。希望对正在追逐梦想的学弟学妹们有些帮助。

  三年偏“程”史

  我更愿意执着于过程,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任何时候不轻易放弃。

  刚刚来到高中,没想过三年以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那年我中考成绩是全市20多名,
  虽说是很多人羡慕的名次,但离我之前的期望还是太远。我曾经把成中考状元当作目标很执着地追求,但现实摆在眼前就是这个样子,当高中生活向我走来时,我有些不知所措。那时想,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看清前方吧。我就这样努力学习开始了高中生活。度过了这段“茫然期”,自己也想通了一些东西:刻意追求的东西往往不如所愿,把结果看淡一些而执著于过程也许是更好的选择。这也是之后我一直保持的一种心态。参加考试不是老想着要拿什么名次,而是想着如何答好每一题,发挥自己的水平。对于高考更应如此,只要把握住考试以内的事情就够了,不要过多想着高考的结果。

  也许上面一段话让你们觉得我不喜欢“目标”,实际上不是的。我深知目标的重要性,高中时的我也有自己的目标。目标的作用是给人动力和约束力。当学习厌倦时,想想自己的目标,我就会振作起来;当贪玩厌学时,想想自己的目标,我就会静下心来消除杂念。这是目标给我最大的帮助。但有时我们会成为目标的奴隶,让目标牵着走。有些目标不一定适合自己,如果一味坚持某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又把它看得过重,会引起心态的失衡。那样动力会变成压力,约束力变成束缚力,我们被目标所累,我们被目标打败。

  所以我更愿意执着于过程,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任何时候不轻易放弃。我的求学路没有太大的坎坷,然而细细回味,有很多时候是自己面对困难时咬牙挺过来了,才有了成绩。高中竞赛我获得了数、化、生三科的省一等奖。提到这些,很多人会把聪明与之联系起来。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聪明,我的成绩是辛苦换来的。准备生物竞赛的最累的,高二大半年啃着厚厚的教材,初赛前几星期每天都看书到后半夜。实验考试前一星期,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每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搞着没完没了的实验,忍受一个人的孤独,也想过因此荒废的其他功课,还有并不确定的结果。仔细一想这些都不重要,既然已经开始做出了决定,又一步步走到了这里,就不要轻易放弃了。“一旦放弃,比赛就提前结束了。”(《灌篮高手》)那个时候不再想最终能拿到什么名次,我只愿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汗水对得起自己的热情。如果百分百努力付出,自然会有公道的结果——我深信。

  高三上半年,我曾遭遇了一段所谓的“糊涂期”:做题速度变慢,正确率下降,考虑问题变得不全面,犯些极低级的错误,记忆力也下降,成绩不稳定,感觉自己中了什么咒语似的,像摆脱却摆脱不掉。那时候心情很糟,不停地问自己怎么了,甚至采用一些极端的方法刺激自己,想找回以前的感觉。我试过大量睡觉的办法,连夜疯狂做题的办法,都无济于事。后来老师使我认识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很多届学生都遇到类似的问题。于是自己也想通了:人生难免低潮,低潮总会过去。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会回到正常状态。暂时的困难只是一个考验,一个过程,走在阳光下再回想当初的自己,会有淡淡的笑容和更加坚定的信心。我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规律上,学习、休息的时间安排回到正轨。虽然问题依然存在,但这时的我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从容面对暂时的不如意。渐渐地找回了感觉,顺利走出低谷。现在回想那段经历,还有很多感触,它带给了我最珍贵的礼物——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困难中保持一贯的自我。

  高考时高中生活的终点,但更加精彩的生活还在后面,高考前我就是这样想的。人生每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并令人期待,大学的生活更不轻松,仍然需要不断的拼搏奋斗,甚至比高中更累。无论高中曾有怎样的辉煌或失落,在大学都会从零开始。我一路走来,很高兴这路上曾留下我的足迹。

  兴趣,“偏科”的分水岭

  我所谓的“偏科”不是以各科目的成绩或占用的学习时间来划分的,而是按“感兴趣”和“不感兴趣”来一分为二的。对于理科(数理化生)的热爱也许是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对这句话感受很深。很多人不会想到我会有“偏科”的问题。

  我所谓的“偏科”不是以各科目的成绩或占用的学习时间来划分的,而是按“感兴趣”和“不感兴趣”来一分为二的。对于理科(数理化生)的热爱也许是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了。

  每次发新课本,我都会找出时间把理科课本预先看一两遍。当然不是自学课程,而是出于我对于阅读这些课本的兴趣——像看小说一样的感觉。虽说总有很多地方看不懂,自己看时也不会很深入,但那种面对着许多新知识新思想的兴奋得感觉始终吸引着我,给我无尽的动力。这样给我最大的好处是我从不刻意做课前预习,但课上所讲内容我早已有所了解了。

  我喜欢研究理科各种题目,无论难题、怪题甚至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只要时间允许,我就可以坐下来钻研几个小时。这是对课本内容非常好的补充,同时我会从解答这些题目的过程中得到喜悦和满足。

  还是由于强烈的兴趣,我会自主自动甚至无意识地去学习理科。就是说,我自己会找出很多时间来学习理科,完全出于自愿,这是任何被动的学习计划、时间安排所比不上的。

  对于做习题,则出于一种对于挑战所带来的刺激以及事后成就感的追求。记得高一下学期我曾用一夜时间做完了10张数学卷,这绝不是毅力能让我达到的,而只能是兴趣的功劳。靠着这种兴趣,我的理科学习从未吃力过,我积累了大量的做题经验,而且思路开阔。不但多科竞赛获奖,高考中也有好的发挥。

  以下是我学理科的一些心得:

  对于理科学习,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细心。这两个字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来说,理科课本用不用看?当然要看,而且要相当重视。尤其理综中一些常识性问题,老师课堂上不一定讲到,我们就要细心看课本一个个记住。课本上的例题也要认真看,有的题只听老师讲一遍,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要细心去发现这些问题。在审题时,尤其体现细心的重要性。“审题要慢”是老师教给我四字箴言。无论是考试还是练习,最忌讳的是把题目一扫而过,看个大概就开始做题,一旦弄错了一个条件或看漏了关键字,也许整个题无论写了多少字花了多少时间也全白费力气了。对于做题很多的同学,如果不仔细审题,只看几个字就以为是做过的自己熟知的那种题,却忽略了条件的变化,结果可想而知。我喜欢读题时用笔划下条件、关键字等,一来减少审题失误,二来帮助自己分析,效果不错。最后说的一个细心就是要有警惕陷阱的意识。数学上就有很多陷阱,比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辨别式、空集⊙、函数定义域、等比数列的求和(分情况)、常见多解问题。粗心的人总是掉入陷阱,把应该得分的题做错,我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平时学习过程中一直收集这种陷阱。于是每次遇到陷阱,脑中马上亮起红灯。比如题目是解对数不等式,马上把真数大于零写在题目最前面,就不会错了。

  分析题目时我喜欢由浅入深,从简单情况或特殊情况的考虑来启发对问题的分析,数学卷最后几道题的几个问题就是用由浅入深的方法给出的。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我也很喜欢借助形象化的思维,做一些简单的模拟道具来启发思路。学立体几何、晶胞等时空间想像力也是靠对实物的观察,渐渐培养出来的。

  如果只是大量做题而没有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以及理解后的总结归纳,是不会学好理科的。总结是做题的升华,是学习质量的保证。这种总结只需要多多思考,必要时记录下来。我记的笔记中有很多是自己的总结。

  痛苦的“弱科”学习:天道酬勤


  有计划永远是第一位的,计划能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尤其对于自己不喜欢学习的科目。

  前面说到了我“偏科”,这里的“弱科”指的就是我不敢兴趣的学科——语文、英语。也许天生的关系吧,我就是不喜欢这两科。这是痛苦的事情。但我说的“弱科”并不是指我这两科成绩很低,给我拉后退或我根本不怎么学。我深知“6-1=0”的道理,也知道所谓的“木桶效应”。高中三年我从未放松过对语文、英语的学习。感兴趣的学科只靠着兴趣的“督促”我就学好了,但这两门令我“痛苦”的学科,就需要我讲究更多的方法才能收到效果。我就把我学习的这段“痛苦的经历”讲出来,希望对同样存在我这样问题的同学有所帮助。先说语文作文。每次考试我都要用1个小时去解决作文,可作文总稳定在40~45分之间,我的作文特点是语言不够精辟,没有文采(正如我这篇稿一样)。更要命的是字很烂。我努力使我的汉字写得工整(语文、英语都是如此,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够工整),并且在搜集素材上下大量工夫。我积累了几个很典型的很著名人物的素材,可以多角度立意,作为保底。又积累了一批或新颖或经典或有新意的素材,作为亮点。一旦加入作文中就起到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效果。同时我在作文审题中舍得花时间,因此我的作文从未跑题过,作文分数虽不会大起也没有大落,一直稳稳当当。无论语文卷子多么难,我都留出至少1小时来写作文,这也是历次考试训练出来的。在后几次模拟考试中,我作文的训练收到了一些效果,分数有所提高,很欣慰了。

  语文第二大痛是主观阅读题。看到题目不知从哪里入手如何答题,往往答非所问。为了提高阅读水平,我曾在高三某一时期坚持每天做一篇语文阅读题(大概坚持了一个月)。把自己所写的与标准答案对比,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以前做题,文章只看一遍,就结合自己理解答题;但有很多阅读题往往答案就是文章的原话,而从题目中根本看不出用原文回答的意思。于是以后做题时我都力图找到文中确切的句子组织成答案。在阅读文章中用笔画出关键句子、文章层次等。先经过一次阅读大概了解各个段落的主要问题,答题时回到文章做更深入的阅读,在相关段落寻找符合要求的语句。做阅读题一定不能离开文章,这是我最深刻的体会了。

  再说说基础知识。这是我最喜欢学的语文内容。因为它不需要什么理解能力的要求,只要肯下工夫去积累、肯花时间去积累就行了。这部分也是我学得最好的内容。看看我的积累本就知道我下了不少的工夫。字音、字形、成语、近义词、标点、病句……每一项都有我的汗水,不放过所遇到的每一个新积累点。学好语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断重复的记忆,或者说记忆不断加深。在翻看积累本时我会在未记牢处打上记号,以后翻看时重点注意。

  学英语是另一个令我“痛苦”万分的事情,我找到的应对办法是零散时间加集中训练的方式。单词如此难背,背来背去却张冠李戴,没办法只有多花时间。但这个时间不是集中起来的。起初每天集中几小时背单词,但效果不理想。于是想到把时间分散开,利用各种零散时间学英语。比如:课间抽几分钟背背单词,写作业间隙读读英语……;记忆需要不断巩固才会深刻,把时间分散开背单词,可以把这些要记忆的东西多次重复加深印象,有助于记忆。另外英语语感要靠多读多听来培养,集中时间做这些工作往往令人厌倦,把时间分散开就会避免上述情况。我就是这样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当然这样还不够,要加强英语,必须保证每天一定时间的学习。我也会集中时间做练习,有计划性地在一段时间加强某一类题的训练。比如阅读理解、完型填空、改错等。

  另外,我有一个英语错题本,上面记录的是我做错的选择题以及详细解答过程。盖上答案,可以把这些自己以前错的题用来再考自己。每次考试前我会复习自己的错题,发现常常有一类题是次次做次次错,也就是说自己总是犯相同的错误。这类题目我会非常重视,一有时间就翻翻看看。

  我认为无论对哪一科的学习,有计划都是第一位的,计划能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尤其对于自己不喜欢学习的科目。我定过各种计划:比如说每天下午自习学习英语或语文,睡前要背10个单词,每天做一篇完型填空,三篇阅读,一周内复习完积累本……这些计划都是阶段性的,短则一周,长则几月。我只是举几个例子,计划是因人而异的,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计划。

  我就是这样学习我的“弱科”的,我的办法虽然“机械”,但对我是有效的,我努力使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我的语文英语成绩稳中有升。高考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得到了回报。

  希望有“偏科”倾向的学弟学妹能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我的做法仅供参考。

  拼命学,更舍得玩

  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学的时候就踏踏实实。

  我喜欢玩,也舍得花时间玩。我所支持的观点是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学的时候就踏踏实实。如果学习时不能静下心来,老想着玩,学习效果就会很受影响;同样,玩的时候老想着作业没做完,玩也不会尽兴。当面临是玩是学的选择时,我会仔细考虑,一旦做出了决定,就再没有什么顾虑或牵挂。我喜欢踢球,在班级球队中担任主力后卫,三年高中生活我的汗水洒遍了整个校足球场。一次比赛过后,队友们把作为功臣的我抛向空中,当时那种兴奋的心情和失重的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

  上网也是我玩的方式之一,不过我上网一不聊天,二不玩网络游戏。我只是看看电影、卡通或者玩玩单机游戏之类。我想高中生上网轻松轻松是可以的,但不要沉迷。要处理好上网和上学的关系。我只是把上网当作一种休闲方式,但我见过整天泡网吧的同学,他们的学习时间严重不足,甚至写作业时间都用去上网,逃课都习以为常,成绩自然不会好。有些同学在高三时由于各种原因会迷失自己,他们选择用网络缓解压力摆脱现实中的不如意,也许一两次是可以,长久下去却害了自己。因此我说好玩没有错,关键是适度。

  总觉得自己写东西说教成分太多了,那就到此为止吧。最后祝拼搏在高中第一线的学子们把握此刻,收获成功。

  原载   《求学》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高考资讯 · 报考指南
· 名师指导 · 推荐高校
· 试题精选 · 试题评析
· 应试心理 · 走过六月
· 辅导机构 · 高考政策
· 高考书架 · 复习指导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教辅傍名校 一清华博士莫名..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