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高考 -> 名师指导 -> 文章内容
2008高考文综试题分析及09高考备考建议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8-8-27 14:38:36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回顾2008年高考,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全国试卷,还是地方试卷,无论是旧课程试卷,还是新课程试卷,作为高考试题改革,随着国家各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同步推进,稳定中调整提高,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同时也更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地理试题稳中有变


  稳,体现在今年的地理试题总体上延续了近几年的基本风格:

  一是重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地球运动(时区计算、晨昏线、经纬网)、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灾害)、人类生产活动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重心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等方面。这些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基础、主干知识,考点均围绕地理学科的主脉和核心展开。


  二是试题设计以能力考查为目的。试卷提供了多样新颖的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等信息载体,重点考查学生阅读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技能,强调对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能力。试题的设问以“原因分析及问题解决”为主,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特征、区域地理问题及解决途径的认识、理解,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综合题的答案设置要求学生全面、准确、严谨、简洁地进行表述,对地理学科概念的理解和对学科术语的精确掌握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试题的情景设置和关注焦点凸现了人地关系的基本地学脉络。试题的情景设计和背景材料很多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比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等。既表明了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的研究范畴和主要脉络,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理论与现实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


  变,主要体现为今年试题与去年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动向:


  一是地理试题的整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地理综合题2008年只有36题一道题,而2007年是36、37两道题。试题的绝对数量略有减少,试卷的知识覆盖面也相应减小。


  二是试题的知识内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分值来看,试题中地球运动内容占16分,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占56分,农业相关内容占8分,城市人口占8分,产业结构调整和变化占12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比重基本为7誜3,今年自然地理分值比重明显高于人文地理。


  三是地理试题选择题的难度略大于去年,地球运动部分的试题最为明显。试题难度增大的原因是注重对考生“抽象概括、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地理逻辑思维的考查。


  四是分数设置的变化。2008年的地理试题由于综合题大题数量的减少导致综合题每一小题的分值略高于往年,其中36题第(2)(3)小题的分值分别高达11和16分。单个题目的分值较高有利于提高试卷的区分度,增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但是同时会使学生的得分率下降。


  历史试题注重能力考查


  从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看,高考试题所涉及到的全国Ⅱ卷第19题“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考查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以及解释、分析信息的能力;全国Ⅰ卷第18题“新中国的诞生”,考查学生解释历史事实的能力;全国Ⅰ卷第37题“科举制”,第39题“清朝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全国Ⅱ卷第37题“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第39题“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等,主要考查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取、解释、分析信息的能力,恰当地运用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能力,以及解释历史事实的能力和客观地评估事实的能力。


  注重历史学科基本能力考查的同时,高考也注意到了基础知识的考查。2008年全国Ⅱ卷23题就明确反映出这种倾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创新上也起到了引领作用。如在宁夏卷中适当地进行了选择性的尝试,主要表现在最后一题,给出几道难度、分值等都几乎相同的试题,由考生自主选择进行解答。这对历史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基础教育也应该鼓励考生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学有专长。这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一种尝试。


  政治试题关注社会生活


  政治高考试题要关注社会、反映现实,这既是政治学科本身功能实现的要求,也是政治学科的生命力所在,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直接考查了社会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如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情况,粮食安全问题,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抗击冰雪灾害、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等,都是当前学生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试题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的同时,又使考生没有陌生感。因为考查的背景是人所周知的,考查的知识是学科中最基本的,试题的设问也是直接具体明确的。


  政治试题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但并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用学科理论、学科观点分析现实,这是政治学科的基本功能。2008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在保持以往风格的前提下,继续注重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考查,引导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认同,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近年来高考试题都坚持了能力立意、问题立意的命题原则,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作为文科综合能力的高考测试,更具有综合性。不仅表现在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更在于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的综合性理解、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科知识和能力与考生的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关联。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表现。如全国卷仍然很好地实现了历史材料背景下与地理和政治的综合性考查,北京卷恢宏大气地把37题和38题综合起来,考查了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内容。


  从创新性来看,主要表现在形式上的灵活多样。上海卷继续保持了多样化的特点,其他各地及全国试卷也都在保持以往风格的同时,有所创新。经济常识中考查计算类试题是近几年的一大特点。去年考查利率与汇率的关系,今年则考查劳动生产率的相关问题。实则通过问题的设计,考查学生的综合思考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肯定今年试卷试题特色的同时,也需要反思其有待改进之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摒弃繁难旧重的知识,使中学生学习对他们的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以学生发展为本。2008年高考试题在多套试卷中加大力度地考查到了有关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试题,这类试题理论性较强,从考查意图来看,显然是希望加大试题的难度以有利于实现区分度,但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看,应该强化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这一点是文科综合考试多次强调的,也是基础教育一贯坚持的原则。


  高考“文综”复习备考建议


  2008年地理试题题目设计新颖、立意深远、思维灵活,注重基础知识、原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的考查,紧扣中学地理教材主干知识,这些都体现了高考命题思路的成熟。200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还将保持“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基本原则,在细节上可能会有局部调整:


  一是试卷结构特别是知识内容比重将趋于稳定但不会固定,其原因是命题的出发点是思想立意和能力立意,而不会人为地刻意安排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所占比重。


  二是试卷信息的呈现方式以文字、数据表格、各类统计图和局部区域图为主,依然会突出考查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是试题整体难度稳定,但各个题目之间差?具有区分价值的试题多来自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章节中。试题立意在“能力考查”的基础上,强调对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同时将适当增加对探究能力、应变能力等学习能力的考查试题。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全面、准确掌握,抓住学科内最基本、最常见的主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地球运动中的时间计算、日照图的判读,大气环境中的天气与气候、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陆地环境中的地形地貌、河流、地下水,海洋环境中的海水性质、洋流,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和工业的区位因素、交通、人口、城市、区域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等等。


  单一知识点或单元内容的教学,很难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很难把握各知识点间的关联,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在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历史学科备考复习应区分重点知识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同时应注意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联系。需要提醒的是,要注意史学范式定位。几年来,阶级斗争史、生产力、近代化(现代化)、整体史、全球史和文明史等史学范式在命题中都有所出现,不同史学范式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造成试题考查知识点的不同方向。了解史学范式在高考命题中的运用,有助于进一步区分出重点知识。


  《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的目标、能力要求、知识范围和考查形式,不仅是命题者的出题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主要依据。切实提高复习质量就是要充分了解考试复习大纲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形式,并且把这些能力要求和考查形式融入到平时的复习之中。


  高考命题都是通过设置新情境、提供新条件,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复习中,许多考生都存在着认识误区,以为只要背诵、简单记忆就可奏效。


  近年来的高考已反复证明,背诵的知识只是“知道”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理解,便不是“知识”。凡只是“知道”的知识,都是没有“内化”的知识,不可能灵活运用。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需要在学习和复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高考的考查要求来看,学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认识和解决过程的能力要求。试题看起来不难,答案也是简单的,但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却是复杂的。即使同样的问题,切入的角度不同,答题的思路和答案的设置也就不会相同。因此,学生不能停留在仅仅知道了社会热点问题本身,要通过具体问题的设计和解答,培养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高考资讯 · 报考指南
· 名师指导 · 推荐高校
· 试题精选 · 试题评析
· 应试心理 · 走过六月
· 辅导机构 · 高考政策
· 高考书架 · 复习指导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四川省5高校2011年起新增5..
· 西藏2011年普通高考报名3月..
· 2011江苏省高考对口单独招..
· 新疆2011年高考恢复暂停4年..
· 教育部:2011年高考新增设1..
· 甘肃省2011年省高考艺考成..
· 2011年山西省高考试卷结构..
· 山西2011年高考改革方案出..
· 今年2013年新高考方案将出..
· 2011年浙江省高考加分范围..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