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文章内容
适应性测试助新高考平稳落地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1/4/15 18:01:59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一场特殊的演练

2021年1月23日—25日,辽宁、河北、重庆、福建、湖北、湖南、江苏、广东8个第三批进入新高考改革的省市统一进行了一次高考适应性测试的考试,共约330多万名考生参与了这次新高考全流程“模拟演练”。

此次考试的考试科目、时间安排、考场环境等与真实高考对标,试卷评阅、考试成绩公布后,还将进行模拟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演练(以上几项工作统称为适应性测试)。考试采用“3+1+2”模式,“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三科,8省市考生统一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试卷;“1”指的是从物理和历史中选一科,由各省市自行命题;“2”指的是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4科中选两科,由各省市自行命题。

考点安排和考场组织工作参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的高考进行,各省市原则上每10个普通考场设1个备用隔离考场。各省市在疫情防控、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方面都做了精心的部署安排。

1.开展适应性测试有助于考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考试方式和内容

第一,通过适应性测试,考生了解了新高考试卷的结构,有助于稳定高考复习备考秩序。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高考试卷结构有比较大的调整,一是全国统一命题的语数外三科试卷结构有变化,设置了一些新题型;二是原来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合卷考试的文理综合科改为6个单科分卷进行考试。这些变化到底是怎样的?这是考生、家长和学校都高度关注、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这次适应性测试明确了新高考各科目试卷的题型、题量和赋分等试卷结构,大大缓解了考生和教师对不确定性的焦虑,稳定了复习教学秩序。

第二,通过适应性测试,考生了解了考试的过程,有助于自我调节心理状态。新高考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考试科目的选择性,考生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考试也从以往大家一起考变成了部分科目分开考,会出现同班同学考试而自己不用考的情况,考生可能会产生等待焦虑,经过适应性测试后,考生对考试过程有了直观感受,可助考生调整心理,在正式考试前保持相对稳定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更好地参加高考。

第三,通过适应性测试,考生了解了试题的考查方式,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复习,有助于高中学校提高备考组织能力。新高考采用新试卷,考生对新高考试题的考查方式和命题导向是十分关注的,同时,这届高考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段时间不能在学校集中上课,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没有全面的了解,适应性测试使得考生更了解自己学习短板和薄弱点,考生和高三教师进一步了解考查要求和试卷风格,能更好地进行复习备考。

第四,通过适应性测试,考生家长能更深入具体地了解新高考志愿填报的规则和填报系统的使用。接下来,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还要组织适应性测试的模拟填报志愿,由于将实行新的志愿设置方法,填报志愿将有较大变化。广东等省份实行院校专业组模式,考生在普通本/专科批次可以填报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考生和家长了解志愿填报规则和填报系统使用非常必要也很重要,这也是开展模拟填报志愿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当然,由于适应性测试的成绩不是最后高考成绩,模拟填报志愿的计划也不是最终招生计划,所以这次适应性测试成绩与高考的实考成绩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数据与高考时会有较大的差异,不宜完全作为高考报考时的参考依据,考生家长不需要在这方面过于关注,更不必要纠结、焦虑于具体结果。

2.开展适应性测试有助于考试机构和高中学校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组织形式

第一,通过适应性测试,可以选择更优化的考试安排方案。一是考试科目和时间安排的调整优化。实行“3+1+2”的高考模式,考试的时间比原来有所增加,目前8省市均采用增加一天安排选择考的做法,就是语数外考试时间还和原来一样,原来第二天(6月8日)上午安排考文理科综合的时间改为安排考物理和历史,高考第三天(6月9日)开考4门选择考再选科目,上午考化学、地理,下午考政治、生物,每科考试时长75分钟,上午/下午的每两科之间间隔75分钟。二是考场编排的优化。从以考生为本出发,在考场编排方面,所有考生始终安排在一个考点进行考试,语数外再加上物理或历史共4个必考科目,可以安排在同一个考场同一座位。由于每个考生选择的再选科目不一样,在考试的安排上,我们把所有考生安排在同一考点,但是再选科目的考试座位就需要重新编排,可能安排在同一考点的不同考场进行,部分考生可能上下午两场考试不在同一个考场(试室)。三是监考员安排的优化。监考是高考能否严格、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因素,监考员保持充沛的精力有助于保障考试任务平安完成,因此,在一天里进行4门再选科目考试时,监考员安排上需要进一步优化。从实际操作情况看,比较好的主要有两种安排方式:第一种,每个监考员最多安排上下午各一场考试监考,这样安排两场考试监考员之间(收发试卷)不会交叉,时间较宽裕、组织更有序,监考员负担不重;第二种,监考员同时监考上(下)午全部两科考试,第一科考试后,由考点派出专职考务员到各考场收第一场考试试卷、发送第二场考试试卷,这样安排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略低,但是监考员连续监考压力和负担较大。四是考试实施的优化。这次适应性测试考试,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组织实施的,在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做好考生管理方面,在再选科目考试中,如何安排相连两场考试考生进出考点考场、如何安排参加第一场考试后还需参加第二场考试的考生轮候休息,以及对应急事件的处置等方面,都积累了有益经验。

第二,通过适应性测试,检验了考试试卷印刷的保障能力和试卷流转的工作机制。由于新高考均按单科分卷组织考试,试卷需要按9个科目分开印制、封装和保管,和原来相比,印刷量和试卷袋数量均增加了,这对高考试卷印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按新的要求做好试卷流转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

第三,通过适应性测试,检验了命题工作机制和命题水平。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中,部分省市是第一次组织高考相关命题,各省市高度重视,大力抓好命题教师队伍建设。这次考试,对命题队伍水平和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为命题更好地落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体现课程标准、反映教学实际、突出能力立意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四,通过适应性测试,检验了评卷工作的统筹能力和工作机制。新高考每个选择考科目的题量比以前综合科合卷时增加了,这对评卷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大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人员管理、数据安全、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机制。

第五,通过适应性测试,可以检验志愿填报系统、投档录取系统等的功能和安全性。考生、家长对高考的获得感、幸福感最终是落在录取上,新高考志愿设置、投档录取方式都改变了,相关的志愿填报、投档录取信息系统也相应作出了调整。新的信息系统能否实现改革要求、确保安全高效,非常有必要通过模拟演练来检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排除风险隐患,确保高考招生录取安全,确保高考公平公正。

此外,开展适应性测试也有助于高校更好地适应新高考。“3+1+2”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对高校来说也是全新的探索和挑战,为更好地选拔符合专业培养要求、具备应有知识能力的合格新生,平稳完成招生录取任务,招生高校需要通过适应性测试,更清楚地了解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情况,规范设置考试科目组要求,科学安排分专业组的招生计划,为高考综合改革保驾护航。

(作者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范韶彬)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高考资讯 · 报考指南
· 名师指导 · 推荐高校
· 试题精选 · 试题评析
· 应试心理 · 走过六月
· 辅导机构 · 高考政策
· 高考书架 · 复习指导
热门文章
· [推荐] 63.8%受访者认为高..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学者建议异地高考时间表不..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2012年浙江高考人数上升 录..
· 2012年高考必读:做高考试..
· 2012年高考生须注意的16个..
相关文章
· 湖南:2021年普通高考适应..
· 四川新课改能否适应高考要..
· 四川新高考方案或明年推出..
· 小伙留学两年后因不适应退..
· 湖北今年高考恢复AB卷 4月..
· 广东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适应..
· 天津高校建特色专业 培养适..
· 留学准备:出国都有6个月左..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