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高等教育 -> 高等教育巡礼 -> 文章内容
民生观:自主招生能否避免高中会考的尴尬
作者:本站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09-12-2 16:52:06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虽然不像6、7月份的高考话题那么集中、那么热烈,但岁末年初的高校自主招生同样牵动公众的神经。作为高校招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自主招生在沸沸扬扬的议论中一路走来,历经了“七年之痒”,即将迈进第八个年头。

  眼下,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并不太多,政策的弹性和灵活度还不太大,招生的名额也很有限。但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一改革对现行高考制度和教育生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却不可低估。

  众所周知,高考是一种人才选拔考试,它所考查的内容和范围非常有限。基础教育中应当教、应当学的东西,高考没必要也不可能都考。但是,就我国基础教育的客观现实来说,普通高中教育几乎都把终极目标对准高考,高考不考的,中学很可能不教,学生很可能不学。这一点,已不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潜规则”,而是人人心知肚明的“硬道理”。

  靠什么来改变基础教育的现状?人们寄希望于被视为指挥棒的高考改革。高考怎么改,成为基础教育变革的风向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自主招生的导向和示范意义显得非同小可。

  自主招生的目的在于,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换句话说,是为了打破以考试决胜负、以分数论英雄的选拔模式,让各种偏才怪才脱颖而出。然而,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一些高校对赋予自己的自主权却不能有效使用,有的甚至不敢用、不会用。在自主招生时,不情愿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不信任综合素质考查,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使自主招生依然在应试教育设定的轨道上运行。

  在这样的导向作用下,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对自主招生很快形成“围剿”之势。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或学校开办的自主招生“培训班”、“强化班”、“提高班”、“名师辅导班”应运而生,各种解析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教辅出版物开始盛行。于是,高校自主招生的指挥棒,变成了另一种应试教育的“指示灯”。

  上世纪90年代初,高中会考开始在全国推行。根据当时的制度设计,此举旨在用水平考试取代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导向作用。可是十几年过去,高中会考几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考试,没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考试负担,基本上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高中会考的结局和命运固然值得反思,但当下更应关注和研究的,是如何用好高校自主招生这个指挥棒,别让它像高中会考一样违背改革的初衷。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高等教育巡礼 · 名校长访谈
· 教师论文 · 教师书架
· 高教法规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高考分数无法承受国计民生..
· 尹蔚民:聚人才促就业重担在..
· 安徽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
· 江西将特教发展列入民生工..
· 江苏改善教育民生促教育公..
· 徐光春寄语青年:坚持科学..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