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新闻资讯 -> 教育新闻 -> 文章内容
专访姜伟新:让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作者:admin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9-9-3 9:36:50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2008年3月21日摄)。

  姜伟新,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亲历者与决策者,他坚定地表示,中国住房制度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要为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让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专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新华网北京9月2日电(记者杜宇)他的每一次亮相都备受瞩目,因为人们总想从他的言行中探询房价涨跌的信息、住房保障政策的方向。

  也正因为背负着住房保障和楼市稳定的双重职责,他显得格外谨慎,“多做少说”是他一贯强调并践行的信条。

  姜伟新,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亲历者与决策者,他坚定地表示,中国住房制度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要为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推行住房货币化,我和大家一样有个心理转变过程”

  大学毕业后的集体宿舍生活,虽然已经过去35年,但在姜伟新的脑海中,依然历历在目,因为它承载着姜伟新对于住房曾有过的青春记忆。

  “1974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住的是两人一间的单身宿舍。我记得,同住的伙伴如果有结婚的,一般情况下,单身的那个就要想办法挤到别的宿舍,或者在各个宿舍‘打游击’。结了婚的年轻人从住集体宿舍到两家合住一套房再到分上一居、两居,总之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的是福利分房制度,在这种按级别、工龄、年龄、有无住房等一系列条件进行分配的制度下,姜伟新和同时代的人们一样,唯一的选择就是排队等候。

  1998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对习惯于排队等候分房的中国人来说,是一次强烈的心理冲击。从此,人们要从自己腰包里掏钱买房子,不仅要考虑房子的价格、位置,还要为房子今后的升值贬值操心。

  那年,姜伟新已任国家计委投资司司长。他说:“当时我已经住上了一套4间的房子,但是按照规定,已经分配的房子也要掏钱买回来。对于推行住房货币化,我和大家一样,心理上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不过,我的这个转变过程要比别人短一些,因为我本身就是制定这项政策的参与者。”

  如今,在回顾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时,1998年作为一个标志性时间节点镌刻在人们记忆中。事实上,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自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全国基本工作会议汇报提纲、正式提出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时就已徐徐拉开。

  经过20多年的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从面积小、条件差、无产权逐步走向住房设施齐全、拥有产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78年的6.7平方米上升到2007年的人均建筑面积28平方米。

  姜伟新深有感触地说:“这个变化,不仅是住房面积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转变。”   

   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目前中国城镇商品住房的比重已达80%左右。姜伟新表示,国内外经验表明,市场机制可以较好地适应不同家庭的多样化住房需求,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他说:“尽管现在商品房市场出现部分地区房价快速上涨,供应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但是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每次看到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就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

  对于奉行“多做少说”的姜伟新而言,不管平日里有多忙,他一年总要安排4至5次到基层调研的时间。

  担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以来,黑龙江、宁夏、福建、湖南、山东、内蒙古等地都曾留下他的足迹。每每看到群众住房困难的场景,就像有一块巨石压在姜伟新的心头,让他久久不能释怀。

  他说:“看到有的群众住在解放初期建造的房子里,没有上下水;有的住在筒子楼里,用水、上厕所都要到楼外面;还有的房子,因为雨水常常漫到屋内,住户把第一道门槛和第二道门槛砌得非常高。每次看到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就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

  住房保障,在姜伟新看来,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第一任务。2007年,姜伟新刚到建设部任职时就曾说:“建设部门要切实关注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采取切实的措施,抓出成效。这也是我到建设部工作后重点思考和推进落实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在那一年12月,一个名为建设部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监督管理司的机构就从原有的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分离出来。2008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撤销原建设部,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姜伟新说:“从1952年开始,我们部的名称几经变更。从最初的建筑工程部到如今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特别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百姓住房问题的关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住房保障。”   

  事实上,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人们逐步认识到,要想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仅靠商品化是不够的。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要另辟蹊径。

  姜伟新说:“人们对保障房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各级政府要大量投入,若干鼓励优惠保障房建设政策的制定实施,也要牵扯到各方利益。另外,保障的形式也一直在争论。”

  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住房保障范围、保障标准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进入建立、完善和有序发展的阶段。

  姜伟新表示:“保障房、商品房缺一不可。少部分是保障房,大部分是商品房。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市场化推进得越快,就越彰显出保障房的必要性。现在政府财力大幅度提高,也有能力为低收入群体解决居住问题。”

  “我能感受到大家对我的期望,因为有了这样一段经历,期待我能做得更好”

  住房,既有商品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我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住房矛盾愈加凸显。

  作为房地产业的主管部门领导,姜伟新坦言:“我们部两个任务,一是搞好住房保障,一是会同有关部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但是很难。”

  然而,人们对他寄予厚望。有舆论评价他说: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实践经验。这样的评价基于他的个人经历。   

  一方面,从原国家计委投资司科长直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长期在宏观经济部门工作,期间曾到香港考察过住房政策;另一方面,他还有过7个月的“开发商”经历,1988年作为青年干部被原国家计委派到华联房地产开发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目的是学习市场经济。

  姜伟新说:“记得我当时经手两个房地产项目,成功了一个,失败了一个。的确是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喝了一口水。”

  上任之初,有南方媒体报道过他的个人经历,姜伟新说:“我能感受到大家对我的期望,因为有了这样一段经历,人们认为我这个人对房地产市场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的,期待我能做得更好。”

  人们有理由这样期待,因为今天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

  自1998年我国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市场在住房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开始形成。房地产业很快扮演起拉动消费的重要角色。但是到了2003年以后,部分地区同时面临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结构性问题凸现等问题。飞涨的房价,已成为百姓不堪承受之重。

  对于2009年新一轮房价上涨的原因,姜伟新认为,既有刚性需求增加,也有土地供应、开发、管理和资金供应的问题。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主管部门,如何看待房价的涨跌呢?姜伟新说:“住房商品化以后,客观上很难避免价格的波动,我们希望商品房的价格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升也不要升得太多,降也不能降得太快。”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住有所居、安居乐业,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也是政府应当承担的公共职责,姜伟新表示,一方面要促进商品房市场平稳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实现“住有所居”做出不懈努力。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专访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专..
· 宝鸡长岭中学白校长专访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