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两热一暖一改”工程 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园环境
山东二十六万农村师生告别露天旱厕
本报讯(记者 宋全政 通讯员 王原 刘瑞生)近日,记者走进山东省昌邑市李家埠小学。正值下课时间,学生排着队在太阳能饮水机前取热水,饮水机上贴着“山东省‘211’农村中小学采暖热水改造示范工程”的标签。校长王炳军说:“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模块数字变频采暖系统后,既可以为教室、办公室供暖,又能为1500名师生提供饮用热水。”
2008年10月,山东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在全省36个县的255所农村学校试点实施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即热水、热饭、取暖、改厕。
“以前,冬天很冷,手和脚都冻伤了,冻得手都不能写字;现在很暖和,不用再搓手跺脚了。过去,食堂的饭端出来一会就凉了;今年我们吃上了热饭,再没有闹肚子的现象了。”昌邑市青山中学学生霍琳琳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青山中学冬天供暖,采用地源热泵供暖为主、太阳能为辅的方式,被形象地称为“天地合一”取暖模式。天气好的时候采用太阳能取暖,太阳能不足时利用地热供暖,整个系统自动切换,不用人值守。学校采用该系统后,冬季采暖节约燃煤64吨,全年提供饮用热水省燃煤20吨,既解决了全校师生的冬季采暖问题,又可以提供春秋夏三季的洗澡卫生热水及饮用热水。
李家埠小学一位名叫郭宏智的学生家长说:“自从安装了空调后,孩子很乐意在这里上学了。政府做这样的好事,作为家长,我非常高兴。”郭宏智所说的“空调”,是在教室外用地源热泵冷(热)水机组,通过吸取地下水热量制取冷、热水,由风机盘管空调器向教室送冷(暖)风。
“这些年,山东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偏远农村学校没有饮用水和食堂设施,孩子还在喝生水吃凉饭。”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光华说,为农村孩子着想,就要从他们学习成长环境做起,让孩子们冬天写字时再也不用戴手套了。
“原来在学校上厕所很受罪,捏着鼻子都不愿意去,现在新厕所干净卫生,我们都很高兴。”走进青州市的3所改厕试点学校,师生反映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伙房的烟囱不再冒黑烟了,笼罩校园的厕所臭味没有了,学校变得更干净了。项目试点学校——谭坊中学投资40万元,改建厕所200平方米。该校年轻女教师李玉告诉记者:“我的宿舍紧挨着伙房,原来由于烧煤做饭,烟尘很大,平时连衣服都不敢往外晾。现在厕所沼气池一体化改造后,烟尘没有了,空气也新鲜了。”
据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徐友礼介绍,过去试点学校使用的都是露天旱厕,设施简陋,厕所排污和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师生常常为蚊虫泛滥、清污刷厕而烦恼。改厕治污工程完成后,新厕所都改为封闭式结构,配置了冲厕设施,蛆蝇满厕的现象一去不复返。谭坊中学校长宋天增说,水冲式厕所和沼气利用也提高了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热水、热饭、取暖、改厕,在山东被称为农村中小学的“211工程”。“这真是一项温暖人心的工程,是为农村孩子做实实在在的好事。”山东省日前又提出,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建设一批利用秸秆、地热、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的示范性学校,建设绿色生态校园。
据了解,2008年山东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共投入资金约1.2亿元进行试点,为2.9万名师生解决了喝热水、吃热饭、冬季取暖问题,使26万名师生告别了露天旱厕。2009年,省财政将再安排资金4140万元,各地也要安排配套资金,在全省推开工程试点。山东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项目试点学校要在11月底前完工。
《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25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