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高校信息管理中心 中国教育协会
站内搜索:
 
在线咨询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招生 | 就业 | 招聘 | 考试 | 培训 | 校园 | 考研| 留学 | 外语 | 资格 | 论坛 
高校风采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成人教育 | 自学考试 | 远程教育 | 校庆 
 独立学院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中外合作  |  公务员考试  |  教育论文  |  考研动态  |  热点关注  |  热门图书期刊  |  网站建设推广  
  ·2009全国高校艺术招生信息·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信息·2009年民办院校招生信息·教育家与高校名师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教育新闻 -> 文章内容
栏目导航
· 教育新闻 · 热点关注
· 基础教育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自学考试 · 综合新闻
· 招生考试
热门文章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 杨开: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咨..
· 北领地大学 (Northern Ter..
相关文章
· 大学生随机调查显示 学习成..
·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 全..
· 陈至立看望在纽约学习的四..
· 高考尖子生的十大学习习惯..
· 湖北:学习成绩优秀却休学 ..
· 物理复习考生要重视研究和..
· 教育部提出2008年教师节的..
· 北川职业中学111名学生转至..
· 李官小学组织教师积极参加..
· 压倒英法德语 中文成西班..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导读:中华腾飞的伟大旗帜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11-10 14:57:51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专论导读

中华腾飞的伟大旗帜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发展会对世界走向产生何种影响?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提供了最好的答案。这是一份伟大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十七大报告的鲜明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一主题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有助于从根本上澄清一系列重大理论是非问题。围绕这个主题,十七大报告作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理论创新。

  十七大报告比以往更简明扼要、完整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是新时期的伟大旗帜与指导思想。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作出系统的科学阐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生长点。

  十七大报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别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和今后五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纲领。构成了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纲领、我们工作的总体布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体制总体构架。

  十七大报告更加鲜明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政外交的统一性、协调性、整体性。科学发展观本质上也是和平发展观、和谐发展观:对内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强调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对台湾强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和军队的改革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强大支柱与安全保障

中华腾飞的伟大旗帜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重大创新

  ■王东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发展会对世界走向产生何种影响?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为解答这个历史之谜,提供了最好的答案。这是一份伟大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深刻的内涵将在实践中充分显示出巨大力量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发展会对世界走向产生何种影响?

  2007年10月金秋季节的北京,再一次引来了世界关注的目光。因为在这里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尤其是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为解答这个历史之谜,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这是一份总结历史经验的历史文献,向国人、世人传递了许多重要信息;这是全党全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字里行间有许多闪光思想;这是一份伟大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深刻的内涵将在实践中充分显示出巨大力量。

  在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宏大历史背景下,需要我们认真精读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

  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与重大创新,可以言简意赅地用两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一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观、和平发展观及党和军队建设创新观。

鲜明的主题

  十七大报告的鲜明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地说,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力求实现中国现代化起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大目标。

  报告的题目,鲜明地昭示了这个主题;报告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条思想红线,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报告之中,支撑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建设纲领。

  把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十七大报告主题,其意深远。

  从当代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历史来看,20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是以传统计划经济为典型特征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根本突破了已经变得僵化的“苏联模式”,第一次尝试着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重大理论创新与体制创新。

  从走向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来看,原先主要存在两种现代化模式: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英、美、德、法等国为代表的、以内生先发为典型特征的西方现代化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及东亚周边国家又开创了以外生后发为典型特征的现代化“东亚周边模式”,也有人称之为“儒家资本主义模式”,或带有“东亚价值观”的现代化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在世界历史上独树一帜地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简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或“中国模式”。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也不同于东亚周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会一帆风顺,在当今世界上需要面对巨大压力。世纪之交、苏东剧变前后,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福山的《历史的终结》等论著曾流行一时,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彻底失败,西方的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千年王国已经到来。他们企图让我们改弦易辙,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世界范围内,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反映了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巨大政治勇气。

  前一时期,在人们普遍关注党和国家的走向与命运问题的同时,有两种思想倾向值得注意与警惕:一种是比较“右”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认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应当抛弃中国特色主义旗帜,换上民主社会主义旗帜;另一种是比较“左”的僵化改革观,认为改革开放“姓资不姓社”,近30年的改革开放搞错了。

  这两种思想倾向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从“左”的或右的不同方向,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与伟大旗帜。

  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有助于从根本上澄清一系列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正是围绕这个主题,十七大报告作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

  十七大报告比以往更简明扼要、完整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是新时期的伟大旗帜与指导思想。

  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论著中,最早提出要借鉴苏联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走出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这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初的历史源头与思想源头。

  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头5年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全新概念和命题,并从思想路线高度点明了其精神实质。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六大,逐步展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内涵。

  十七大报告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本质内容作了全新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既包括作为实践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包括作为理论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至少包括改革开放近30年重要的实践创新、基本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创新,加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创新,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为十七大高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生长点。

  改革开放近30年,先后召开过六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个共同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每次代表大会,都有一个理论创新的主要生长点。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1987年党的十三大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作了系统阐发;

  2002年党的十六大系统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生长点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改革开放的实践、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新鲜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最新成果,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新时期具有统领全局的重要作用。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作出了迄今为止最为系统的科学阐发,言简意赅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里用高度浓缩的方式,从哲学高度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问题:

  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是什么?

  发展的根本目标、价值尺度是什么,即为什么发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把握发展,确保发展的成果能为全民共享?

  十七大报告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高度,为在新时期更好发展,全面达到小康社会标准,提出了五条“新的更高要求”,或叫“五条新标准”: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三是加强文化建设;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五是建设生态文明。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主旨,在于把发展方式和经济体制的两大转变统一起来,在当前特别要强调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走向又好又快、质量当先的集约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式、新模式。这正是中国经济能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观十七大报告第五部分至第八部分紧密相连。

  这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别提出今后5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纲领。这四个方面的建设纲领汇总到一起,就构成了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纲领、我们工作的总体布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体制总体构架。

  这里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又一重大理论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体制的总体构架,都有了重大拓展。

  这个总体布局的形成,经过了“四部曲”:在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期,针对长期流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僵化痼疾,我们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战略布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针对一度出现的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邓小平提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布局、指导思想;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突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并逐步形成“一体两翼式”的总体布局,以社会主义新型市场经济为主体,逐步展开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政治、新型科学文化这两翼;这次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新特点,是针对社会建设发展相对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社会建设任务与纲领,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一体化。

    不仅如此,一个更富有内容的创新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政治、文化创新、社会建设,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在每一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提法、新概念、新思想。

  报告第六部分,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政治纲领,包括六条具体内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三个亮点:第一,把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第二,比以往更具体地探讨了民主形式、民主途径,强调民主制度化的四个环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保障人民的四种民主权利---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第三,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探讨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现实途径与迫切任务,特别强调政党代表制与人民监督制相结合是中国新型民主政治的两大支柱,并且特别强调人民监督制。

  报告第七部分,提出了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创新纲领,其中包括四项基本任务。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以下四个闪光思想:一是更加突出了文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综合国力;二是特别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使之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三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世界历史过程中,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四是特别突出地提出了“文化创新”的历史任务与发展方向,十分鲜明地打出了“文化创新”旗号。

  报告第八部分,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纲领,包含着重大的理论创新、政策创新、体制创新等许多闪光思想。特别发人深思的是以下四点:一是把社会建设---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和谐社会关系的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上来;二是把改善民生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上来,并且提出了一个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五有目标”;三是把促进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上来,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作出重要调整,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四是以改善民生、共享改革成果为主旨,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把建构五大公平的社会体系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上来,即“教育公平、就业机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医疗卫生公平”。

和平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更加鲜明地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政外交的统一性、协调性、整体性。科学发展观本质上也是和平发展观、和谐发展观:对内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强调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对台强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具有广阔的国际眼光、世界视野,具有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广阔胸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注中国与世界、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十七大报告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和平社会主义,向全世界鲜明昭示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首次明确提出把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国际范围内的理想目标。

  十七大报告不仅对台湾重申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四个决不”的基本态度,而且明确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并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这是海峡两岸中国人民和平发展的福音。

党和军队建设的改革创新观

  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和军队的改革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强大支柱与安全保障。

  报告第九部分,着重提出了“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问题。在新世纪新起点上,为了强调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提法: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报告还提出,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

  报告最后一部分,画龙点睛地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里有四个引人深思的新提法: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积极推进党内民主,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上述五大理论创新围绕两个思想焦点展开: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是一个总的主题和指导思想;二是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阶段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和生长点。

  正是这一个主题、五大创新汇总到一起,使十七大报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乃至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在新时期的政治宣言与行动纲领,支撑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复兴的精神支柱,指引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起飞新阶段的伟大旗帜。(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校园风光 江苏大学校园风光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校园风光 潮州学院校园风光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 中国高校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08 Gxedu.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 中国高校信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