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新闻资讯 -> 高等教育 -> 文章内容
大学生随机调查显示 学习成绩好未必创新能力强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8-11-14 11:07:33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目前,全社会都十分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考察。但由于创新能力“看不见、摸不着”,通常都是用学习成绩来替代评估。

  然而,南京理工大学人文科学院教授王汉清率领的课题组,通过为期1年的研究,得出了有悖于人们传统印象的“结论”——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创新能力。

  他们选取50道世界权威的“威廉斯创造力倾向试题”,在南京4所高校中随机抽取426名文、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时限40分钟。此次调查被列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结论一: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智力水平

  他们首先以118名大四学生4年所有学位课程的平均学分与智商值,制成“学习成绩与智商两变量散点图”,发现两者既无明显又无非明显线性相关关系,说明大四学生成绩不能反映他们的智力水平。对175名大二、大三学生的测试也得出同样结果。再将以上293名学生按文、理、工分科进行“两变量散点”分析,发现3科之间的相关系数非常小,说明不同学科学生的成绩与智商无相关关系。

  而对133名大一新生高考成绩与智商值的样本分析,则得出有别于以上的结论:高考成绩越好则智力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王汉清释疑道:“目前高考总体建立在应试教育基础上,试题还是以死记硬背的知识性题为主,而能力创新题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头脑好又勤奋的学生容易考高分、进名校。”

  结论二: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创造力倾向

  课题组再对293名大二到大四学生进行“两变量”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既无明显线性又无明显非线性关系,说明在校学习成绩不能反映创造能力大小。

  这是因为,冒险性、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反映的是学生人格特征,而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学习上都会取得好成绩,或者相反。如冒险性、挑战性强的学生,对考试得高分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如谨慎怕事“埋头读书”的学生,即使他们考试成绩不“冒尖 ”,也不能说他们创造力就低下。

  而对133名大一新生的测试显示,创造力倾向却随着高考成绩的提高略显下降趋势。一般而言,高考成绩佼佼者多为“死学”、“苦学”的“乖学生”,他们的个性往往较弱,创造力倾向也相应较弱。通过假设验证发现,这种“负相关”不是必然的,但起码说明,高考成绩好与创造能力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结论三: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科技成果水平

  课题组选取某理工大学2001到2003年获校科技成果一、二等奖的99名大四学生,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为77.24分,与118名抽样的大四学生平均成绩对比,发现前者比后者平均分要低0.34%。这表明,获奖学生的平均成绩并不比未获奖的高,他们并非都是学习上的尖子,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样不反映科技成果获奖能力。

  获奖学生的成绩主要分布在哪个分数段呢?以70到80分为例,获奖学生占 56%,大四学生占55.93%,比例相当;低于70分的,获奖学生占9.33%,大四学生占5.93%,前者还多于后者;高于80分的,获奖学生占 34.66%,大四学生占38.14%,相差不大。

  可见,学习成绩在“中间段”的学生,比“两头冒尖”的学生更容易出科技创新成果。学习成绩高低不能说明创新得奖能力大小,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创新能力并不一定差。

  启示:要防止“高分低能”的教育趋向

  “希望我们的科研成果不要给人造成‘学习无用’、‘高分无能’的误解,我们只是想用数据证明,只凭学习成绩来评价人、判断人是不科学和不可靠的。”王汉清认为,目前的教育、招生、考试制度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以高考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只会培养学生考试和得高分的能力,不会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实行个体化招考,将有较强创造力倾向但高考成绩一般的“苗子”吸收到高校,将成为高考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高校及社会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惟成绩论”向多元标准转变,鼓励学生差异化发展。要不断改革科目设置和考试办法,将知识性为主的考试向能力型为主的考察转变,让学生“高分高能”。

  在校大学生群体,也要自觉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只有知识能力兼具的人才,才是创造型社会所期盼的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基础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育新闻 · 热点关注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自学考试 · 综合新闻
· 招生考试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今年高考新增140个本科专业..
· 香港浸会大学面向25省市独..
· 两港校2011年内地扩招 香港..
· 云南大学自招80名额都在省..
·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1年自主..
· 教育部取消小语种单招考生..
· 东大同济8大学结成第三国联..
· 北大等七所综合性大学将举..
· 2011年西安交通大学高考保..
· 香港大学2011年内地招生启..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