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文章内容
专家指导:高考志愿填报学校与专业该如何选择
作者:北京考试报  来源:北京考试报  发布时间:2012-5-17 10:53:52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大学教育与中学不同,考生填报志愿不仅是选择学校,还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同一批次志愿填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如何填报学校,一是如何填报专业。在选择一所好学校与选择一个好专业之间,到底哪个更重要,一直都是个争议不休的话题。

  当下,录取分数一直被炒作,似乎成了公众获知大学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学生培养质量、专业优劣的指标。实际上,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一方面与该专业受关注程度高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门专业”,另一方面也与开设院校的专业实力强有关。所以,考生不能简单地把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与专业的优劣联系起来。比如当下财经类专业在各院校的录取分都较高,但某些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实力却一般。

  当然,考生为了挤进名牌大学而放弃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专业,屈就于自己不喜爱、不擅长的专业,也是不可取的。我们立足于社会,最终要靠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能力打天下,而不是学校的名气。即使考生上了名牌大学,但选择了自己不喜爱、不擅长的专业,也很可能在高手如林的名牌大学里过早地被淘汰。

  填报志愿先定位

  要填报好高考志愿,必须要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

  一是自身实力

  高分考生最好报考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可偏于基础,通过4年本科学习,毕业后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再确定新的发展方向。

  重点本科中间段的大部分考生,要学校与专业并重。比较理想的选择是专门院校的主体专业。而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以选择学校为主导,考生选择的专业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或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果以选择专业为主导,考生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毕业后找工作时有优势的专业。因为如何把握好学校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对考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某工科类院校的商科专业(非主体专业)与北京工商大学的商科和食品学科专业(主体专业)相比,考生要仔细考虑哪个专业对自己是有意义的,这绝不是用分数来“买”学校。

  一般本科范围内的大部分考生,要优先考虑专业,其次考虑学校。这是因为一般本科院校中,除少数专门院校及原来隶属国家部委的学校外,其他大部分学校整体水平接近。这部分考生学业成绩虽在同一水平上,但努力程度并不同,学习潜力也不同。这种差异对大学的专业学习往往影响较大。这部分考生毕业后是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量最大的,将成为在一线从事常规性技术、技术管理及业务工作的主要人源。因此,选择适合于自己潜质的专业,会给个人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兴趣爱好

  考生要评估个人素质与专业要求,依据个性选专业。高中学习对学习能力的考查较多,对个性的要求较少,而大学的专业及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则对个性的要求较多。如大部分商科类专业,因学习内容难度低,学生的个性因素上升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人情感的理解、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成为专业与职业的必备素质。又如航空航天类专业,对物理、数学能力要求高,对人的个性品质要求更高。那些具有极高的聚焦能力、解决极限难题能力的考生,都是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宝贵人才。

  高校专业分为11大类,专业名称众多,但是仔细分析,都是与高中的课程相对应的。如喜欢数学的考生,可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会计学、信息与计算科等专业;喜欢物理的考生,可选择机械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等专业;喜欢化学的考生,可选择材料科学类、化学类、食品科学等专业;喜欢生物的考生,可选择生物技术、农学、医学等专业;喜欢政治的考生,可选择政治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喜欢语文和外语的考生,可选择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等专业。

  选报学校三把握

  一是把握名校与升学的关系

  有的考生和家长最担心的是能否升学,因此在填志愿上不愿冒险;有的考生和家长专填冷门学校,而不考虑考生的兴趣和特长;还有的考生和家长则抱着非名牌大学不去的想法。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在保证升学的前提下,选择较好的学校当然比较理想,但是填报志愿时,考生不能为求名校而忽视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不能盲目保守,而阻碍自己将来的发展。

  二是把握高校地点的选择

  有的考生选学校地点时喜欢选大都市,非“北、上、广”不去。其实,非中心城市也不乏名校,如山东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等。这些学校在所在地区的录取分数都很高,但在北京的录取分数往往仅达到一本控制线或略高。

  选择北京高校还是选择京外高校?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高校在制订招生计划时,一般是所在省的招生数大于外省,考生的心理是填报招生数多的学校或专业,被录取的希望会大一些;另一方面是一些考生不愿意外出读书,特别是北京考生,由此造成北京的高校及专业过分拥挤,京外高校及专业受到冷落。所以,考生一定要结合各种因素,认真考虑,以求被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录取。毕竟,当代青年也要有“好儿女志在四方”的豪情。

  三是把握录取分数的波动趋势(俗称“大小年”)

  高校录取“大小年”是指高校在某省这一年录取时分数比较高,下一年录取时分数下降,如此循环的现象。这种录取分数的波动几乎在所有学校都存在,只是有些学校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罢了。因此,在参考有关录取资料时,考生一定不要只看上一年的情况,要参考近3年的情况。

  选择专业莫盲从

  填报志愿除了选择学校外,专业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学校名气大,未必所有专业都很强;相反,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强项专业。因此,考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切莫盲从。

  录取时,当考生分数达到所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则可被投档至该校。但是考生最终能否被录取,则要看其能否被所填报的具体专业录取。所以,考生要重点关注自己被投档进入学校后,该校安排专业录取的方式和原则。

  一是注意专业级差设置

  专业级差,指将所有入档的考生分科类按考分排队,由高到低按各专业招生计划数依次录取。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降一个分数级差进第二专业志愿排队,依此类推。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由学校根据分数调剂到相应专业。高考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做退档处理。如北工商在录取时所设置的专业志愿间的级差分,依次为3分、2分、1分。若考生的成绩未达到所填报的第一志愿专业录取分数,其总分数减去3分参与第二专业志愿排序;若第二志愿仍不能录取,则再减去2分参与第三志愿排序,以此类推。

  设置专业级差,实质上是强化了志愿功能,提高了所有进档考生的志愿满足率,使低分考生有了读热门专业的机遇;同时也提醒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需冷静、理智。比如,考生要搞清哪些是热门专业,哪些是冷门专业,适合自己的专业有哪些,所报专业前几年的录取分数是多少等。因为,大学的优势专业一般录取分数较高,在学校分专业录取时有级差设置的情况下,如果考生没有十足的把握,则有可能冲不进优势专业,甚至连后续的志愿专业都难以上线。

  二是注意分数优先原则

  分数优先,指将进档考生按文理分科类进行大排队,从第一名排到最后一名;首先安排第一名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当然第一名肯定能被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然后安排第二名考生;直到安排至某个名次的考生时,由于对排名靠前考生的安排,该名次考生所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已经无法录取他,这时就会考虑其第二专业志愿;如果其所选择的第二专业志愿没有录满,就可安排至第二专业,如果第二专业志愿也已经录满,则再看其第三专业志愿,以此类推。最后淘汰的考生一般都是进档考生中成绩较低的。

  有些高校不设专业级差,也就是安排专业时完全按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这种专业录取方式,对于高分考生比较占优势,能够减少其志愿填报的风险,有助于其冲击自己理想的专业。而以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对低分段进档考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以最低分被学校录取,虽然幸运,但风险很大,而且大都被安排在冷门专业。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注意填报志愿的录取原则。

  此外,还有几点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第一,填报志愿时要拉开档次,形成合理“梯度”。第二,填报志愿时要考虑自己的身体和年龄条件,如果因为身体的原因而落榜,则很令人惋惜。第三,“服从专业调剂”可以增加录取机会,因此每名考生都要慎重对待。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着此栏不填,凡“空白”者均作为“不服从专业调剂”对待。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基础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育新闻 · 热点关注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自学考试 · 综合新闻
· 招生考试
热门文章
· [推荐] 63.8%受访者认为高..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学者建议异地高考时间表不..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2012年浙江高考人数上升 录..
· 2012年高考必读:做高考试..
· 2012年高考生须注意的16个..
相关文章
· 专家支招:如何保持最佳的..
· 专家支招高考志愿填报 为考..
· 台湾高校首次招收大陆学生..
· 三大联盟扩容抢生源 专家:..
· 北大11名教授致信校长 吁高..
· 北京高考报名先签诚信承诺..
· 高考改到6月首个周末?云南..
· 山西:专家解读2011新课改高..
· 高考低分生择校选择多 专家..
· 专家提醒高校自主设置专业..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