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引进的海外人才质量是高的,不存在虚领报酬的问题。”昨天,针对有人提出“北大引进海外人才造假”之说,北大首次正面回应。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日前在接受采访中说,“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人才。”这一说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但北大对此一直保持沉默。在此番言论发布17天之后,北京大学新闻网站昨天突然登出了北大新闻发言人的正式回应。北大新闻发言人说,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说法,它歪曲事实,严重侵害了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北大表示,自1998年起,北大加大了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力度。8年来,北大从海外引进人才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近40%。北大从海外引进人才是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机制的。任何人都需要经过申请、推荐、专家委员会评审以及经学校或国家批准等程序。被北大引进的人才,其绝大多数在海外都具有很高的学历,有过重要的学术任职,并做出了较高的学术成就。北大在这些人才受聘期间还要对他们进行评估和考核,以此保障这些人才的学术能力得以发挥。在海外引进的人才中有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之分,两者在校任职时间有所不同,待遇也有所不同,不存在虚领报酬的问题。“实践证明,北大海外引进人才的质量是高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新闻背景
丘成桐:“北大引进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
7月1日出版的《南方人物周刊》刊发了《中国教育走了很多好笑的路》一文。文中对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进行专访时,丘成桐谈道,“中国很多大的项目,表面上请了很多人来,特别是引进很多外国专家,实际上都是假的。很多名教授在国外是全职,按照规定必须9个月在美国国内(做研究)。比如哈佛大学的教授,必须9个月在美国,只有3个月可以在外面。所谓全职引进,都是假的。为什么要作假,有钱可捞就有人做。北京大学也好,其他学校也好,给的是全职引进的钱,一年能捞几百万,为什么不捞?著名大学引进一个学者,用这个名字可以到教育部拿一大笔钱。这种人不止一个,有很多。《纽约时报》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
延伸阅读:
丘成桐炮轰中国高校:唯利是图 一点都不公平
20多年来,丘成桐一直热心于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帮助中国强大起来”。而他在中国的任职和演讲却不取分文报酬,连机票都是自掏腰包。这样一位在公众视野中似乎不问世事的学术大师,却在2005年掀起了一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风波。他直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对中国其他大学的打压令人灰心”。他对院士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所谓海外人才内幕的揭露,更是让人吃惊。
丘成桐:学术腐败是国家耻辱
一些中国学者对名利的热衷,严重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他说:“作假抄袭不是浮躁的问题,而是整个道德的问题。这种事情在中国大量产生,影响了中国的声誉——不但是学问的声誉,也是国家的声誉——这是国家的羞耻。”
北大宣布近期公布引进海外人才相关数据
北京大学正式回应著名学者丘成桐院士“引进人才造假”之说,引起部分学者和网友的讨论。包括何祚庥院士等学者表示,北京大学应该公布引进海外人才的数据,“用事实说话”。昨天,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透露,相关资料将在近期公布。
北大何必如此阿Q?
北大新闻发言人的反应是一触即跳式的:“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说法,它歪曲事实,严重侵害了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虽然口气义正词严,俨然一份外交照会,但我却有一种忍俊不禁的感觉,因为这让我想起了可爱的阿Q:阿Q因为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于何时的癞疮疤,便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地发起怒来。但是他越在意,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地说:“哙,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