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之后面临洗牌 专家把脉开出处方
我国民办高校在经历了规模扩张之后,正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提高质量,走内涵建设之路已刻不容缓地摆在每一所学校面前。这是日前出席在西京学院召开的民办高校内涵建设研讨会的专家学者的一致看法。
今年以来,在民办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事件,一个是南洋学校整体的崩盘,再一个就是江苏金三桥教育集团的瓦解。这给民办教育带来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说,这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必须坚持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北京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文源说,民办教育的办学者在当初办学时,都有一种理想,一种信念,在艰难的环境下,坚守着一样东西,那就是要通过教育为社会作贡献。现在办学成功了,不能只看到学校的运转,而没有了当初的理想。那样,将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目前社会上对民办高校还有一点偏见,在引进优秀人才方面非常困难,但作为一所完善的民办学校,一定要下大力气解决师资队伍问题,这既包括教学层面上的教师,也包括管理层面上的人才。南开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宋秋蓉说,民办高校要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关键要建立一支以专任教师队伍为主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尤其不能忽视对本校年轻教师的培养,这是学校最可以依靠的一个力量。有计划地将他们分期分批地派到公办学校进修和提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办学必须突出特色。现在,有的民办高校十分盲目,别人有的自己都想有,不切实际地盲目发展。对此,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强调,民办高校一定要有办学特色,有了特色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而特色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培养的学生要形成与别的学校学生不同的素质。这是形成特色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王文源也认为,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
前一段时间个别地方民办高校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民办高校管理方面的漏洞。西京学院院长任万钧认为,增强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对民办高校来说十分重要,应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学校辅导员队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应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上的作用。广东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铁民对有些民办高校希望自己变成五六万人的超大学校表示忧虑。他说,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规模也是有一个分界线的,规模越大,管理成本和风险系数也会随之加大。规模效益是肯定要追求的,但不能盲目,不是越大越好。民办高校规模要适度。
专家学者还普遍认为,目前民办高校存在着盲目攀升等级和定位不准的现象,这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极其不利。陕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管理中心副主任李维民说,民办高校的本科应该是什么样子,值得研究和探索。现在完全仿照公办高校,走公办高校走过的路,其实并不一定适合民办高校。不少专家认为,民办高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