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专家呼吁——
地方高校应找准办学定位
本报临沂8月19日讯(记者 张春铭)“我们学校冶金工程专业,每年都是第一个实现100%就业的专业,但是报考的人却不多。”在今天举办的第二届大学经营国际论坛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秉琦很无奈地说。
原来,这所学校曾是隶属于原冶金部的一所高校,冶金专业很扎实,自从划归陕西省管理,成为一所地方高校后,学生对冶金工程专业不了解,每年冶金工程专业基本上都没有人报考,需要从别的专业调剂学生。
与会专家谈道,近年来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高校的发展面临招生就业等方面的诸多困难。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地方院校,院长傅大友在会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7月,该学院软件工程专科班的苏衡去应聘上海某软件公司的程序员实习岗位。实习结束后,公司对他青睐有加,但苏衡却表示想早点回校。公司为了挽留他,将他的工资提高到每月8000元。
傅大友认为,地方院校只要找准办学定位,真正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就一定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建福认为,地方高校应该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临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同文认为,地方高校只要在办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保证教育资源和基本学习质量,同样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