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考试那天起,考试作弊就如影随形般出现了。在我国封建时代,尽管对科场徇私作弊的惩处十分严厉,但是科场作弊事件仍然一起接一起。国外照样如此,如2004年美国以“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为由,逮捕了58名在托福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他们被指控为阴谋欺诈,可面临最高5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款的处罚。有人说,考试作弊不可能根除,除非取消了考试。也有人说,只要加强制度和机制防范,就能将考试作弊减到最低限度。高考又至,这一问题再度引起公众的关注。
杜绝作弊 携着阳光去高考

每一位考生都希望高考能够公平公正地检验自己。本报记者 高海涛 摄
政策链接
阳光高考政策规定
教育部日前发布2009年高考政策及规定,要求各地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良好考试秩序。要求各地继续加强诚信考试宣传教育,完善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和国家、省两级诚信档案查询系统。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舞弊、雇人代考或替考、传播涉嫌危害考试安全有害信息等行为的联合防范和打击,进一步净化考试环境。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扎实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再接再厉,不断充实和完善国家、省、校三级“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招生工作规范管理,做到全程有监督、举报有查处。要认真执行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对招生违纪违规和失职渎职行为进行问责,切实维护招生制度和招生纪律的严肃性。
新闻回放
2008年高考作弊案件
甘肃天水市冒名替考案。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第一场考试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发现一名考生冒名替考,陆续又查出15名冒名替考者,以及一名外省籍考生。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高考移民和外省籍考生替考相互交织的严重高考作弊案件。
浙江永康市高考无线电作弊案。30余人牵涉其中,其中21人涉嫌在场外发送作弊信息,9名考生涉嫌接收信息,并有3人涉嫌提供“试题答案”。
河南镇平县高考作弊案。一名在兰州某大学就读的大二学生涉嫌策划此案,参与作弊的是数名高二学生。他们通过电脑网络、手机短信形式传送试卷答案。
湖南耒阳市高考作弊案。经调查,作案者系耒阳市两名中学生、一名在校大学生和一名无业人员,他们分别给正在参加高考的3名考生发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