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基础教育 -> 教师频道 -> 精彩教案 -> 文章内容
作文审题训练十二则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6-4-11 17:37:44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文审题训练十二则

  作文考试,最关键的当然就是审题,审题正确,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在高考中作文题型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话题”作文,有时是“材料”作文,有时是“命题”作文,有时甚至是以漫画为题,所以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千万不能偏于一隅,盲目跟风,揣摩试题。“材料作文”也罢,“话题作文”也罢,都不过是提供一个背景,让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关键是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会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引出自己的感悟和观点,这样在考试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作文审题的技巧,我们还约请几位同学写了例文,并由资深教师加以评析,这些例文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文章,但对同学们作文审题能力的提高也许会有所帮助。
  1、据报载: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终身实验,研究青少年将来的成就与他们在校成绩的关系。他对300多名中学生每隔5年作一次面试,实验进行了60年。教授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从事这一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成绩≠成就》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
[提示]
  青少年要成才,要在未来取得成就,需要多方面条件。学校里的成绩,尤其纸面上的成绩并不能保证一个人一定会取得成就,文章可根据上述事例论证这个观点,也可以批评时下学校里偏重成绩而轻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些做法。
  2、消费者孙先生因为被供电局多扣了五分钱电费,竟花了半年多时间投诉,至今还在锲而不舍地要讨个说法。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应该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值。请以《为五分钱投诉值不值》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
[提示]
  五分钱是微不足道的,而半年多时间锲而不舍的投诉所花费的精力、物力是巨大的,无论“值”,还是“不值”,都可展开议论,但要注意不能就事论事,而要揭示孙先生锲而不舍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要把孙先生的行动放到社会的大背景里加以分析,而不要孤立地只是视作他的个体行为。
  3、据报载:济南10岁低龄写出10万字童话的小学生赵润东,如今又有惊人之举。已是初中生的他在去年寒假期间,用半月时间写出了11万字的长篇童话《第二世界》,据说他一天可写7000字。
  读了上述消息,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
[提示]
  在文学园地中,天才确实是存在的。但创作需要积累,需要扎实的基础,过早投入极大精力写作长篇,未必是好事。小小年龄就能写出长篇巨作,固然可喜,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其负面影响是很显然的,拔苗助长的后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4、2000年9月5日《新闻晨报》登载一则消息说《今年新生特别乖》。内容是讲当年入小学读书的孩子非常听老师的话,很少有调皮捣蛋的。有教育专家指出,这不是好现象,孩子的想法被长期压抑,会导致心理发育失衡。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所思,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文体不论。
[提示]
  中国人历来教育孩子要听话,听话的乖,不听话的坏,但正是这种教育压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放眼班级里学校里不乏老气横秋八面玲珑的乖孩子,然而为何中国至今未有人获诺贝尔奖,看来与“乖孩子教育”不无关系。
  5、最近北京零点调查公司采取分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四城市14-28岁1065名常住居民入户访问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历史知识普遍薄弱,以满分100分计算,受访者平均得分27.69%,仅有1.5%的人超过60分。
  读了以上材料,请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提示]
  历史是镜子,忘记历史或不知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从这点出发,谈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此外要分析造成青少年历史知识贫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补上这一课,哪些人先要补上这一课。也可以联系日本人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事件谈谈我们重视历史的重要性。
  6、随着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出现了有人伪造学历、夸大资历的事。例如有人只是硕士、副教授,却说是博士、教授。想当年老一辈学人陈寅恪、钱钟书从来没有去追求“博士”“硕士”学位,但照样学贯中西。请以《学历与学力》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
[提示]
  1、从名与实的关系谈,名实要相副。2、揭示社会原因——用人单位重学历而不看学力。3、改革用人机制,不唯文凭而重真才实学。
  7、1997年9月,年仅12岁的江西少年张国明以578分的高分考进了华东师大数学系。此事当时曾引起轰动,张国明也被媒介誉为“数学神童”。然而不久有消息说。98年期中考试他有好多门课不及格,学校考虑将其劝退。
  读以上材料,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从“神童”夭折谈起》
[提示]
  中国历来有“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神童,那么,神童夭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天赋和基础的关系呢?今后还有没有必要从少年儿童中发掘和培养优异人才呢?
  8、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就是比中午的要大,而实际上是同一个太阳;同样的距离,竖直方向的会看得比水平方向长;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来却是直的;在长长的下坡路上,若坡度很平缓,我们常会误认为正在上坡……这全是视错觉“搞的鬼”。
  请自拟一个主题,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提示]
  “眼见为实”,说的是亲眼所见的可靠性,然而世上的事物并非总是如此。苏轼夜探绝壁后,以为自己目见耳闻后得出的石钟山命名的缘由,应是准确的,今天不是仍有不同的看法吗?因此,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不可主观妄下断语,还要注意观察的背景、注意这个事物的发展演变以及它与其它事物的联系。
  9、相传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子,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材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十天内完成。庞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孙膑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大肚子小门的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十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干柴,火势虽旺,但浓烟滚滚。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依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
  这则材料可以分别从老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去思考。
  从老师的角度,鬼谷子是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他采用的方法也别具一格,这就给不同个性的人发挥才能提供了空间。
  从学生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并非一定会造就创造型人才。重考前指导
要的是学生自身素质。如果不能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去创新,只知机械地唯师是从,就很难超越老师。
  10、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
  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要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生活中也有同样的情形。请认真阅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
  在材料中“脚”、“大树”都可是隐喻。“脚”可以是具体的每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大树”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哪里去。
  11、你手里有一个杯子需要出卖,成本是一元钱,怎么卖?如果仅仅是卖一个杯子,也许最多能卖两元;如果你卖的是一种最流行的杯子,也许它可以卖到三四元;如果它是一个出名的品牌的杯子,说不定能卖到五六元;如果这个杯子还有其他的功能,它可能卖到七八元;如果这个杯子外面再加上一套高级包装,卖十元二十元也是可能的;如果这个杯子正好是某个历史名人用过的,与某个历史事件联系了起来,一不小心,一二百元也有人要。
  原来,“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并不仅仅限于诗。杯子外面的世界,永远会远远大于杯子里面的世界。
  认真阅读材料,展开联想,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
  重要的是要理解“杯子里”、“杯子外”这些关键词,并由此联系自我生活,展开联想。比如说“杯子”可以是一次大考,成绩的好坏,多数是由考前的准备决定的;“杯子”还可是一次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却是由你的素质决定的……此外“挑战”、“创新”等,也可作如是理解。
  12、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洪世清在浙江沿海玉环县的大鹿岛上从事岩雕艺术,历经16年,利用大自然亿万年造就的岩礁,用浮雕、圆雕、线刻等形式,以大写意的手法,气吞山河的气魄,就势凿出海生动物群雕,给这个小岛留下99件岩雕。刘海粟先生誉之为“海天奇观”。
  回顾16年的岩雕创作,洪教授总结说,他的创作思想是:三分之一天成,即这个石头要很象海生动物,三分之一人工,剩下三分之一让时间去冲刷,让日晒、风吹、雨打去完成……
  依据材料,自选角度,展开联想,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
  “海天奇观”是如何造出来的?16年的不懈努力,岩雕的各种形式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就势”与“三分之一天成”,抓住这些关键词,我们就会明白,发现自然的美,顺应自然,与大自然和谐是造就大鹿岛岩雕艺术的精髓。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绿化、建筑、教育……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下一篇文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班主任 · 杏坛感悟
· 精彩教案 · 教师论文
· 教师书架 · 多媒体教学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北师大送别恢复高考首位作..
· 恢复高考第一位作文出题人..
· 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临时..
· 江苏高分作文被指抄袭 原作..
· 江苏高分作文被指抄袭 原作..
· 母亲遇车祸昏迷不醒 女儿高..
· 福建文言文作文考生录取无..
· 江苏理科生骈体作文获高分..
· 江苏高考阅卷工作接近尾声..
· 湖北高考作文受周海洋影响..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