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基础教育 -> 学生频道 -> 考前辅导 -> 文章内容
近年中考试题特征和的命题趋向(化学)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6-26 15:12:20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2006年中考复习指导意见

2006年我省中考将呈现课改实验区、非课改实验区和太原、临汾自主考试三大版块,全省统一命题的考试科目为:实验区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测试),科学或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历史与社会或文科综合(含思想品德、历史);历史与社会科目亦可与思想品德合卷考试。非实验区仍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六科,地理、生物学科亦属统一命题的科目,在初二年级学业结束时组织考试。2006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其地理、生物考试科目成绩的使用,应以2005年各地组织的初二年级统一考试成绩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按一定比例计入招生学业考试成绩。2006年全省初二年级的学生,地理、生物学科于2006年6月与中考同步由省统一命题组织考试;其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2007年的中考成绩。2006年的中考将是执行200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新课程实验区(64个县区)使用新教材第二轮结束的时期,全省范围的实验也两年了。因此,试题的命制上将会更加自觉地有意识地用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精神作指导。这就给我们的复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特制订出2006年中考复习指导意见供各校参考。(仅供参考)

一、近年中考试题特征和2006年的命题趋向

2006年考查的内容要注意体现新课程理念,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命题。试题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注意充分挖掘客观化试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防止仅仅考查学生的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能力。主观性试题要发挥其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优势,适当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析近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不难发现,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引下,中考命题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充分贯彻“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要求,新型试题层出不穷,命题特点明显突出,呈现出了新的走向和趋势。

一、强化对实验能力的考查,着力引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在近两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化学实验题的比重逐年提高。可以预测,2006年中考命题,除化学实验题的比重加大外,更为关注化笛榈恼媸敌院痛葱滦裕嗟氖蕴饨嵫刈拧白鍪笛椤闭飧鏊悸氛箍?/SPAN>

二、关注化学与“STS”的有机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你我的身边。中考紧紧抓住这一点,使中考命题更加关注化学知识与“STS”的有机结合,因此,在中考的化学命题中,从这方面立意的题目将会越来越多,这也将是2006年中考命题的大趋势。

三、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综合应用

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能力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近年各地中考试题,其主要内容仍然围绕基础知识展开。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创新能力。2006年的中考化学综合题也将在此范围之内。

四、探究性试题倍受关注,意在引导学生领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在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探究性试题频频亮相。这是中考命题的趋势,2006年的中考命题将仍然坚持这一走势。

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重视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

开放性试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是培养和发现学生创新能力非常好的一种题型。所以在近年的中考命题中,开放性试题逐年增多,这也必将是2006年中考化学命题的一大走向。

(六)政治

一、05年试题的主要特点

1、突出基础,强化主干

近几年的试题均强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但在重能力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良好的心理品质、违法与犯罪、未成年人保护、三个文明建设、科技革命、和平与发展、公民道德建设、义务教育等仍是每年考查的主要内容)(不是知识的简单再认识,而是通过一定的材料和情境来考查)

2、关注热点,时代性强

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很强,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考查时一般是巧妙地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党的建设、反国家分裂法、科学发展观等)

3、关注生活,人文性强

关注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安全、网络、思想健康)表现关注文化传统,弘扬人文精神(诚信、艰苦创业等)

4、考查能力,设计新颖

试题设计呈现的趋势:

一是再现或再认所学的基础知识与结论

二是依据文章、图表、漫画、数据等分析说明

三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分析

四是正确评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或自我评价

五是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等的价值取向(呈现的形式多样,设问新颖,要求学生能把课文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进行解答,对能力的要求较多)

5、理念创新,实践性强

方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各地的试题大部分出现了:设计标语、写发言稿、提建议、设计活动方案、病例会疹、言行评析等)

二、06年命题趋势

1、对课本知识考查的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

中考命题突出对能力的考查,但能力建立在基础之上。细看近几年的试题,不论题型怎么变化,答案的内容大多出自课文,但形式却呈现出灵活、多变、开放的趋势。

(分析漫画、评析言行、设计活动、写发言稿等)

2、情景命题越来越多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因此,试题会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假想置身其中,用来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给他们出几个主意?)

3、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往往是选择的对象

    目的:淡化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如:中学生的消费观(吃、穿、用)、学习态度(失学、厌学、逃学、努力学)、安全问题、思想道德问题、同学之间的交往、网络问题、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和活动、从事家务劳动等

4、时事和社会热点,仍是着眼点

考查的方向:时事热点和课文知识的结合点

热点:台湾问题、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环境问题、民族精神、科技创新、诚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保护、资源节约、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艰苦奋斗、改革新热点:神六发射、抗战及反法西斯和台湾光复60周年、水污染、禽流感、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 五规划)、青臧铁路全线通车、税制改革、保先教育、感动中国的人物、奥运(吉祥物、都灵冬奥会)、自主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和平与发展、帮贫扶困送温暖、

5、注重知识的综合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科内的综合(一般是通过某一材料、事实、或情境,将心理健康、法律、国情中具有共性或相关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以扩大考查的知识面,突出能力要求)

另一方面是不同学科间的综合(一般是引用历史知识、数学图表或数据、语文诗句、地理图片、美术漫画等与政治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6、要求开放,鼓励创新

试题注重情景材料的艺术化、地域化、新闻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答案的要求将越来越多元化,并且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实际,即可得分)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考前辅导 · 成长
· 书海撷萃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均涉“钱权” 近年来高考加..
· 台湾高考即将开始 晒晒台近..
· 河南高考人数首次减少 预期..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