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出国留学 -> 留学一点通 -> 文章内容
赴新留学可获更多经济利益保障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6-4-10 16:41:44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很多国家都瞄准了中国的留学生市场,希望将本国教育的拓展空间放在引入中国留学生上,新加坡也不例外。近几年,新加坡政府通过推出陪读签证等手段,打造机遇牌、服务牌、信誉牌、品质牌、概念牌五项品牌,表面上是将新加坡建成亚洲教育之都,实质上是博得中国留学生的信任,以求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将留学目的国选在新加坡。

  新加坡华侨中学的8个小男生用他们自制的powerpoint文件,生动地向记者描述他们有趣的留学生活:关于桔子皮里是否含有抗癌物质的小试验、分析朝核问题走向的学年作业、一年一度的野外生存训练……孩子们分别来自中国的四川、江苏、黑龙江、浙江等省,他们都是新加坡在中国市场大力推广其教育品牌的尝试者和受益者。
  用华侨中学主持招收中国学生的负责人的话说:“以前去中国带孩子出来(到新加坡学习)是偷偷摸摸的,现在学校已与中国多数城市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国学生到新加坡留学的通道更通畅、更正规了”。据了解,目前在华侨中学,平均每个班就有七八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在这里,经过严格选拔的这些学生享受学费全免的待遇。
  华侨中学的办学目标是:在提高本地学生的学术竞争力的同时,吸引培养更多的华人优秀人才,建立持久和广泛的区域性人脉网络。这与新加坡推广其教育的宗旨不谋而合。新加坡旅游局教育服务署基本教育与高等教育部经理林子炜这样告诉记者:“新加坡可以说是一个平台、一座桥梁、一个跳板,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新加坡受教育,希望有一天,资源有限的新加坡能从他们身上获益。”
  基于这样的教育愿景,2003年2月,一个名为“新加坡教育”的品牌应运而生,它融会了新加坡教育部,经济发展局,国际企业发展局,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以及新加坡旅游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目标是打造亚洲教育之都。而中国,无疑是新加坡教育推广最大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场。
  机遇牌:多元课程满足学生高端培训需要
  “即使是家庭主妇,也可在新加坡找到丰富全面的进修和培训课程”,这是新加坡旅游局教育服务署打出的一句宣传语,或许可以作为新加坡多元多样化教育的最佳注脚。李昕来自中国上海,在中国本科毕业后曾在李阳疯狂英语机构服务,2004年,她决定到新加坡素质级教育机构PSB学院提升英语水平。一年后,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她已成为该学院国际学生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从短期语言培训到以素质教育为主的中小学教育、从国立大学的高等教育到工艺教育学院职业技能学习,新加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课程和培训项目,注重传授最新市场发展知识和学生实务技能培养的学科设置,为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求学机会。
  在PSB学院,至少有150名来自中国的学生,他们分别修读英语、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等课程,毕业后他们将选择进入新加坡地方大学深造或在新加坡就业。
  除此之外,新加坡还为有艺术、数学等特长的留学生提供深造机会。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是一所新加坡政府资助的非营利私立学院,目前它吸纳了来自中国的150余名学生就读。在这里,学生们既可接受重视实践能力的艺术教育,又可开阔他们在学科领域的国际视野。与此同时,新加坡艺术专科学校也将于2007年开办。
  服务牌:陪读签证保证小留学生的家庭教育
  据统计,在新加坡留学的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约占45%。其中,低龄中学生人数不菲。作为世界上惟一允许母亲陪读的国家,新加坡设有陪读签证。其规定,16岁以下学生,母亲、祖母或外祖母可申请陪读。不过,新加坡非常重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尤其是小学,许多教学活动需要父母与孩子互动。因此,对于持陪读签证的母亲来说,在新加坡的第一年是不允许打工的。而陪读签证转换成就业准证的关键,取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成绩优秀,陪读母亲即可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工作能力在新加坡申请就业准证,获得此证件后,其子女可转为家属准证,并可在新加坡国立中小学享受国民待遇。
  与此同时,据负责该计划的工作人员詹祥荣介绍,新加坡地产管理委员协会还针对无陪读留学生推出“教育寄宿计划”,并为接待家庭定下严格遴选标准,如监护人必须年满30岁、非破产者、至少拥有O水准学历以及能为学生提供基本学习生活设施等。
  据介绍,目前已有数百新加坡家庭的200余个房间加入到教育寄宿计划中来,学生寄宿费每月800新元-1500新元不等,而来自中国的寄宿学生最小的年仅6岁。
  信誉牌:政府出面保护留学生利益
  新加坡拥有300多所私立学校,与中国的私立学校类似,在质量上也良莠不齐。根据新加坡“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计划,今年9月前,新加坡所有私立教育机构必须达到该教育认证计划的所有要求才可招收外国学生。
  该计划中的最关键环节是“学生利益保护计划(SPS),它的主旨是在私立教育机构因为破产或被取缔而无法继续运作的情况下,确保留学生的学费免受损失。而这一计划,同时也可在私立学校依据新加坡法院判决向学生偿付罚款或退还学费时,作为一种武器,保护学生的利益。其具体操作方式为:学生支付给私立教育机构的学费交给政府指定的托管银行,如果符合发放条件,由托管银行向私立教育机构支付学费,一旦私立教育机构破产或被取缔,银行将中止付款。
  “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计划被认为是新加坡政府向留学生进一步承诺其保护学生福利和利益的一种姿态。从今年2月起开始,新加坡旅游局已正式在中国推行“新加坡教育荣誉伙伴”计划,目前北京已有7家留学中介机构成为新加坡教育首批荣誉伙伴,该计划旨在最大限度保护广大中国学生和家庭的利益,成为中国学生留学新加坡名副其实的“定心丸”。
  品质牌:注重引入西方顶尖教育品牌
  走访新加坡教育机构,令人感触颇深的是它们的国际办学视野。本地大学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顶尖大学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新加坡高等教育环境,使之俨然成为西方教育的“窗口”。
  新加坡管理大学,作为第一所政府投资的私立大学,是以美国宾贵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办学模式为典范,提供的商学、管理、经济、信息等课程在国际上颇具竞争力。今年9月,校园将迁往新加坡最繁华的市中心,新校园通体透明,从位置到开放式设计无不显示了与国际接轨的方向和决心。
  目前在该校就读的中国学生有100余名,他们除了雅思考试成绩达到6分至6.5分外,还在国内高考中都上了重点线。为了吸引这样的优秀中国学子,学校每年提供给中国学生(包括香港)两份李嘉诚奖学金。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美国康乃尔大学合办的新加坡首所款待学管理学院(CNI)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计划明年5月招生的该学院,将开办一年的硕士学位课程。参与筹备工作的王柳婷女士告诉记者:“有报道称,中国目前缺乏至少200名旅游高级管理人员,CNI的目标就是锁定亚洲,尤其是中国旅游市场,为需要进修的旅游管理人才提供高端课程。”
  概念牌:让留学生接受中西双文化教育
  6月27日,一场背诵《三字经》、《道德经》的比赛在新加坡举行,当地约有400名孩子参加,新加坡的教育特色由此可见一斑。作为有着百余年被殖民统治历史的国家,新加坡既严格传承了英式教育的体系,同时,75%的华人人口比例,又使这里的教育浸濡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西合璧”、“双语双文化”成为新加坡教育主打中国市场的首张王牌。
  新加坡一向推行双语教学,以英文为主,华文为辅,既重视西方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创意思维、批判思维、情智思维的培养,又着意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
  双语环境、文化价值观相近、回国方便等优势,成为新加坡教育在中国市场“招兵买马”的三大招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奔赴”新加坡。确切地说,这里已成为国内学生进入欧美大学的一个缓冲地带,帮助他们渡过“语言关”、接受国际品质基础教育,完成由中式教育向西式教育过渡,最终实现留学欧美顶级院校的梦想。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留学国家 · 留学资讯
· 海归政策 · 出国中介
· 留学预警 · 出国考试
· 政策导引 · 身在海外
· 申请指南 · 留学一点通
· 国外名校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教育部:赴新加坡留学尽量..
· 沈阳市29名教师将赴新西兰..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