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出国留学 -> 留学资讯 -> 文章内容
改革开放首批赴美留学生:取到影响一生的真经
作者:admin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09-7-17 11:14:04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张楚汉院士是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是水利水电工程与抗震研究方面的专家。见到张教授的时候,他刚刚参加了一个“保护地震遗址”的项目咨询会,从北川回来。过几天,他还要前往浙江参加中国科学院关于工程力学与材料的学术研讨会。在接受笔者采访的前几分钟,他仍然忙着给博士生指导论文……

  归国将近30年,张楚汉一直是这样忙忙碌碌,几乎跑遍了全国大多数的大型水利工程,指导毕业博士生25人,发表论文180篇。看到他饱满的精神。硬朗的身板,让人难以相信,他已年逾70岁。谈起30年前的那次留学经历,张楚汉提到了“改变”。

  变的是观念 不变的是勤奋

  早在1973年,张楚汉就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参加第十一届国际大坝会议,有过一次走出国门的经历,但是当他作为首批中国赴美访问学者,到达美国的时候,他仍然感觉到,一切都是新鲜的。

  “我感觉美国人民很热情、很坦诚、很友好,以前的那种帝国主义的观念,慢慢地减少了,而对美国人民的好感慢慢地增加了。”

  初到美国时,张楚汉对在异国他乡的生活还不太适应,但学习任务却是一刻也没有松懈。在华盛顿学习语言的时候他就非常用功,再加上他本来就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在语言学习结业的时候,他的成绩是A。

  带着让自己满意的英语成绩,张楚汉离开华盛顿,来到伯克利,投入美国科学院和工程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地震工程与结构力学权威、有限元方法创始人之一的R.W.Clough教授门下,正式开始了他的访学之旅。

  中国学生的勤奋是出了名的,而对于张楚汉等首批赴美访学的学者们来说,他们身上背负的使命使他们对自己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在美访学期间,张楚汉选修了10多门博士和硕士课程,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学术知识,并且在科研方面得到了新的启发。两年半的学习时间其实非常短暂,他总是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做实验的每个夜晚,他都是坐最后一班校车离开学校。到了学习紧张的时候,更是不分白天黑夜进行研究。

  “不管在什么地方,中国或是美国,想要在科学上有所创新,不下苦功是不行的。”在伯克利的时候张楚汉就时常留意到,在这所世界一流的名校里,每到考试或学生做毕业论文期间,许多学生就把睡袋拿到实验室里,晚上往地上一铺就睡在那里,可见勤奋在哪里都是不会变的。虽然身份是访问学者,他却一直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留学生,勤奋认真地完成着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创造性思维是“真经”

  现在提起创新,几乎是每个人都熟悉的理念,但是在30年前,这却是张楚汉从美国留学生涯中取到的影响他一生的“真经”。

  “在国内的时候,我们所做的研究都是生产性的,相当于工厂里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而很多实验总是重复地去做,并没有创新。而到了国外,一切都是新的,导师也指导着我们去创新。”他说。

  张楚汉回忆起刚刚到伯克利的时候,每周和导师见面一次,向导师汇报一周的研究进展。有一次,他根据前人的模型推导出一个算法,导师看过之后便问了一句“Anything new?”(有什么创新的地方吗?)而这看似随意的一问,却让科研创新的理念在他的脑子里扎下了根:“以前在科技攻关上,我们的创新意识不强,只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成果,在伯克利大学的学习使我深深懂得创新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我到伯克利大学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的治学理念,在那里我树立了创造性的思维意识。”

  没有新意,就意味着没有科研。1981年6月,张楚汉结束美国访学,回到祖国的时候,正值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大发展,规划建设中的一批国家重点水利水电项目都具有诸如地质条件复杂、地震烈度高、洪水流量大、河谷狭窄等许多世界性的难题,在对待新问题上,没有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创新。

  这种带着新意去研究的治学理念,同样也从张楚汉身上传给了他的学生们。

  张楚汉带出的25名博士生现在已经活跃在全世界各地的学术舞台上,有的在中国水利工程与科研的第一线,有的已经在高校任教,也有的进入了国外的相关科研机构,继续做着科学研究。张楚汉在教授自己学生的时候,也鼓励他们出国留学,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他说:“出去与不出去,大不一样,在外面能得到新东西,在国外能看到外国的学者是怎么做学问的。”

  回国践行治学理念

  出国留学是改变自己,回到祖国则参与、推动国家的发展。

  张楚汉赴美留学归来到现在的30年,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30年。发展源自于变革和创新,他认为国内现在的科技发展中,虽然在不少领域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往往都是在外国已有科学技术上进行改进,缺乏核心技术的原创性,这是国内需要努力攻克的难点。

  国内的学术环境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张楚汉总结为:“人才上需要大师,科技上需要原创,精神上需要人文。”学生学者们出国学习,与海外的学术交流其实是把“中国科技的发展融入世界”。

  1957年开始在清华任教,到1978年出国访学时,张楚汉已经教了21年书。在美国,他又让自己认认真真地当了一回学生。“当时有没有想过留在美国?”这几乎是采访海归必问的一个问题,张楚汉给出的答案很清晰。他说,在那个年代,赴海外留学是相当难得的机会,但是作为国家公派的访问学者,国家和人民派我们出来,身上更多的担负着责任和义务。

  就是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张楚汉回国之后便立即投身于祖国的水利建设事业,一直实践着自己的治学理念。从1983年起,张楚汉即参加到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中,重点结合中国高坝建设,对高拱坝抗震安全分析的理论、方法开展研究。这些年来,他几乎走遍了中国西南、西北各大水电站的坝址现场,考察建坝条件;南水北调中、东、西三条线,怒江流域,引江引汉济渭入黄勘察,都留下了他的身影。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张楚汉又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救援工作,此后又接连3次亲赴灾区。

  “勤学多思、溯源探异、律己助人、求实尚美”,近50年的教学研究生涯中,张楚汉一直以这16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奋斗目标,不断激励自己,一次次翻越科研高峰,追寻着事业的永恒。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留学国家 · 留学资讯
· 海归政策 · 出国中介
· 留学预警 · 出国考试
· 政策导引 · 身在海外
· 申请指南 · 留学一点通
· 国外名校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山西2011年高考改革方案出..
· 坚持公平公正 深化高考改革..
· 教改试点不宜回避高考改革..
· 教育部确定高考改革方案 部..
· 辽宁有高考改革试点基础
· 高考改革方案公布试探民意..
· 今年起推进高等教育4项改革..
· 今年四川将实施高考网上阅..
· 新疆首批课改学生2011年高..
· 四川教育拨款将提高 2013年..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