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考研 -> 考研动态 -> 文章内容
作弊与考试如影随形 考试法能否震慑考场作弊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8-1-23 15:22:21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资料图片

    1月19日,本年度全国研究生考试开考,120万考生步入考场,进行了人生又一搏。与此同时,考场内外的作弊事件也接二连三地传出:山西一下子有10个考研作弊团伙落网;广东出现“作弊小组”利用对讲机在考场内外传送答案……

    这些已不再强烈刺激人们神经的消息似乎已不再成其为新闻——作弊与考试如影随形的现象令人感叹与无奈,作弊事件屡有发生,且手段不断翻新。

    此时,社会呼吁多年的《考试法》似有破冰之势,日渐浮出水面。

    以法律约束、制裁各类考试作弊行为,正是这部法律之剑锋所指。

    考试大国急需考试法

    日前,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介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考试大国,但考试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考试法》的制定正在提速。

    2007年12月底,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透露,我国的《考试法》正在拟定中。

    引人注目的是,2008新年伊始,教育部公布工作要点,加快起草、修订《考试法》等多部法规被纳入议程。

    2008年1月22日,教育部邀请多名法学专家参加了一个关于考试法草案研讨会。参加论证会的中国人民大学杨立新教授称,“考试法的出台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现在的考试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制度,谁都可以举行,对于考试的程序、结果、效力等急需进行统一和规范”。

    杨立新教授介绍,在此次论证会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有关考试设置的法律权限问题上。

    据悉,教育部将于近期就考试法草案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并建议抓紧工作,尽早报国务院审议。

 

资料图片

    考试法能否震慑作弊

    一考关乎千万家。从学校到社会,从汉语到英语,从体育到艺术,从计算机到政治——成长立业之路总是步步考出来的。对不少人来说,一旦被考试的门槛绊倒,就意味着被社会剔出了主流。

    为了通过考试挤过人生中的多道独木桥,种种作弊便如影随形地与种种考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般斗起法来。

    一份对892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2.74%的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夹带纸条、给别人传答案、替考、高科技舞弊、考题泄密、戴隐形耳机、买卖答案等作弊手段不断翻新。

    面对形式多样、人员广泛的考试作弊,禁止与处罚起来却常显无能为力。据了解,目前应对、惩处考试作弊的依据,一般都是行政命令、教育部规章、文件之类,如“取消作弊者考试资格”、“各科考试成绩为零分”等。而相关的考试法律、法规却显得缺失、空泛。

    由此延伸出的问题是,各行其是,松严无度,处罚不一。

    不同学校对作弊行为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每每引起争议;因不服考场作弊处罚而与学校对簿公堂的案件日渐增多。

    “这项法律会对考试作弊形成一定的威慑。考试法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大法,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杨立新教授称,“对于考试作弊的处理及法律责任,草案中有专项规定——包括工作人员、参加考试的人员和社会组织等,是比较全面的。”

    对于是否应该用制定法律的手段来处罚作弊行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生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一位大三同学说:“为了自己的前途,抄袭一点儿,无可厚非吧?没必要制定法律——大家好像都这样呀。”至于把考试作弊上升到刑事责任,更多的学生觉得“实在过重了”。

    也有不少学生表示,有必要制定这样一部法律。“那些平时不好好学习的同学,靠作弊来获得好成绩,或者拿到奖学金。这对那些平时刻苦读书的同学太不公平了。作弊就该严惩!”

    一位大学老师说,针对考试作弊,制定法律肯定会起作用。对作弊行为如何处理,学校也有了统一依据。“历史上的科举考试有严法可依。现在的考试虽然不是科举考试,但只要是考试就都应该有统一的法律。考试法最主要的还是应该规范考试程序、纪律,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对老师和工作人员可以从严。但对学生,最严重的,也只该是开除学籍——不宜过重。”

 

资料图片

    考试法核心价值应该是体现教育公平

    这部即将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的考试法草案,现仍处于保密状态。记者采访到的一些专家表示,目前不便透露过多。

    采访中,记者向同学、老师征询对考试法的看法。大家一致不满至今对考试法报道甚少,对考试法草案内容毫不知情。

    有评论认为,考试法是一部与很多人息息相关的法律,应在立法过程中更多地听民言、集民智、纳民意。

    事实上,考试法的立法目的绝非仅仅局限在对考试作弊的惩治上。人们更为关注考试法的立法原则与逻辑,关注其条文内容涵盖了哪些方面,如何规范考试的设定权和组织权,如何规范考试程序——包括考试的启动、试题的拟定和保密、监考和应考、考试纪律、考试结果的衡量,以及赋予被处罚人怎样的救济渠道。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曾在制定考试法方面有过一次破冰之举。历经3次审议,《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2007年5月18日出炉,成为我国首部关于国家教育考试的地方性法规。

    2006年10月,该条例征求意见稿曾在新华网重庆频道举行网上公开立法听证。有8万多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参与,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索通律师事务所主任韩德云曾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尽快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议案。“考试是民生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制度。30年改革开放就是从恢复高考制度开始的。制定一部国家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考试法,早就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韩德云认为,制定考试法的核心在于解决教育资源均衡、合理配置问题。“教育公平是最大、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应该通过规范考试制度,给每一个考生公平合理地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要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激励、奖惩制度的设计,既起到选拔优秀人才作用,又使普通百姓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

 

    “考试法的出台,当然应该起到震慑考试作弊的作用。这是它的基本功能。”韩德云说,目前考试作弊行为已渗透到考试的每一个环节,不单单是考生作弊,还包括试题泄露、代考替考、阅卷作弊、成绩公布泄密、考生筛选作弊等。因此,考试法有必要在考试组织核心环节、程序上进行更严格的规定,重点打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确保考试公平,保障考生的合法权益,从源头、制度上杜绝考试作弊,而不是过于强调对作弊的惩治、处罚。(记者 崔丽 实习生 王桂环)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考研动态 · 调剂信息
· 考研政策 · 考研专题
· 试题精选 · 辅导机构
· 研究生院所 · 招生信息
· 招生目录 · 考研故事
· 专家建议 · 专业课复习
· 复习指导 · 特别推荐
· 学位教育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2010年高考作弊考生不得参..
· 为防特殊类型考试考生作弊..
· 湖北公布明年高考报名细则..
· 太原高考作弊案水落石出 考..
· 广东紫金曝高考集体作弊案..
· 教育局长公然助子作弊 高考..
· 高考时要求同桌作弊遭拒 找..
· 山东高考查处违纪作弊126人..
· 贵州破获贩卖高考作弊器材..
· 贵州松桃警方严查高考舞弊..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