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市级乃至省级、国家级优秀辅导员的荣誉称号并不比教师在科研方面发表一篇论文差……有的高校在员工评聘中根本不考虑辅导员评副教授、教授等职务。事实上,辅导员参加评聘时,在科研论文等方面的硬件考核上通常也不占优势。”昨日,在大连市举行的辽宁省高校班主任(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曲建武如是说。
曲建武说,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辽宁省各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不尽相同,有的走教师系列,即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评聘;有的走管理系列,即按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等评聘,还有的评聘制度比较模糊。他指出,由于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学、科研等其他方面势必投入精力较少,因此在评聘时有“吃亏”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省教育部门将响应中央号召,建立对辅导员单独评聘的体制。
记者还从会上获悉,在刚刚于上海结束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一些新的具体要求:教育部将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科生专职辅导员岗位。各高校要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相当;把辅导员的培养纳入高校教师学位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