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信息网 -> 招聘 -> 招聘动态 -> 文章内容
教师职前教育制度创新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4-25 15:01:48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一、教师职前教育制度创新



针对我国目前教师职前教育现状,教师职前教育制度创新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由师范院校培养教师到综合大学培养教师:教师培养场所拓展



目前我国中小学任课教师大部分来自师范院校,而研究表明,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与综合大学毕业的教师相比,其专业水平上并无优势,甚至处于较低水平。这就使得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受到质疑。师范教育要摆脱专业水平低这一困境,师范院校在加强学生教育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因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进行知识传承,如果不精通所教授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前沿信息,教育科学的种种理论知识就难以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作用。



一流的教师需要通过高水平的大学培养,这就要求人们改变培养教师仅仅是师范院校任务的传统观念,充分利用综合大学的资源和优势,扩大教师培养的场所,使教师不仅仅是“师范生”,同时也是一流大学的毕业生。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教师来源,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我国目前的许多综合院校已经设立了教育科学学院这样的教育研究机构,但这些学院往往注重教育理论的研究,而没有发挥好培养教师的职能。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综合大学不能在教育领域袖手旁观,但具体操作还需要理论研究及国家政策上的肯定。



(二)通过职业因子分析遴选生源:招生制度急需变革



对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理论界多有论述。但很少从教师的源头──学生这一角度思考教师素质问题。教师作为一种专业人才,在生源上就应该要求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最基本因素。国外的能倾理论研究为教师职业因子分析和职业筛选提供了有效依据。



能倾研究取向认为,能倾(能力倾向)归根结底是指适于从事某种职务的潜能──现实或潜在地拥有有效履行某种职务的能力和特性。根据国外的研究,能倾可以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并无履行该职务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技能、性格性能倾;社会适应性能倾,即个体是否拥有人人都能接受作教师的社会标准;生活信念和使命感。这种研究取向是一个更加客观现实的框架,如果将各部分细化可以作为指导我们选拔教师的标准。



根据能倾理论,对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应进行能倾测试,使之具备履行教师职务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对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传统以分数为惟一依据的招生办法,对每个学生进入教师领域前进行多方面检测,这对于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意义重大,并且,这种遴选也有利于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三)变学年学分制为学分制:扩大非师范专业学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机会



目前,在我国师范院校中,与师范专业同时并存的还有大量非师范专业。非师范专业开设的本意是增加生源,扩大就业途径,提高师范院校的竞争力。但由于专业之间没有互通,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即使想当教师,由于没有学习相应的教育课程,也难以与师范生竞争。这在师范院校内部造成了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的鸿沟。为扩大非师范专业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机会,学校应该为之提供教育课程。



这一目的可以通过学分制实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在课程设置上规定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内容,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四年内学完教学计划中所有内容,且成绩合格准予毕业。学生对于自己所学课程具有很少的选择权,不仅院系、年级之间不能互选课程,在本学年本专业内部,也只有少量的选修课可自主选择,并且,选修课的开课质量较低。在学制上学生也无权向学校申请延长或提前毕业,只能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制年限学习。这种制度不仅限制了非师范专业学生进入教育领域,实际上也极大抑制了所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这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宗旨大相径庭。所以,要变学年学分制为学分制,扩大非师范专业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机会。



(四)由单科教师向多科综合型教师转变: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当今社会要求人才要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极为强调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目标综合课程、研究性课程等进入中小学课堂并成为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范学校面对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师范院校设置的院系是以学科为分水岭,不同院系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以至出现这样的情境,我们要求学校开设综合课程时,却找不出一个能教综合课程的教师。师范院校应把培养目标定位于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教师。为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师范院校要打破原有的院系设置体系,去除专业划分过细的弊病,实现相关学科和院系的联合和统整。这是使教师走出只能教单一学科,缺少必要的综合知识这一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为定位于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师范院校应做好中小学教师需求分析,适时对院系和学科专业做出调整。以理科为例,各师范院校可以先打通各院系的基础课,然后在这一基础上探讨一个院系的学生完成两个院系以上课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当然这要与学术性区分开来,不把某门课程开得过深,使许多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选择其他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要精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课的比例,使教育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效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回应中小学课程改革,培养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职后教育制度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职后教育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现行教师职后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达到教师培训的预期目的,也没有真正反映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教师风采 · 最新招聘
· 教师专题 · 招聘动态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高中课改一年多 教师期待新..
· 禅城绩效工资改革培养名教..
· 成都教师建议增加高考次数..
· 中外合作办学公益与营利冲..
· 中国矿业大学急聘日语教师..
· 长春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招聘..
· 百名新疆教师来北京进修
· 网传高考状元全军覆没表 教..
· 上海高考阅卷开始 每题至少..
· 2009年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教..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 高校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 高校信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