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位职业教育专家鹏城设坛纵论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是终生教育谋生教育
职业教育将成为终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我们的专业职业教育就是终生教育,是谋生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一语点出高职教育的意义。他说,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是联合国教课文组织1997年制定的分类,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真正从小学一直读到研究生的是少数,而多数人走的是从学习到工作再到学习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终生教育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专业职业教育就是终生教育,是谋生教育。所以,职业教育将成为终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职业认证标准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必须引进职业论证标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全美职业技能测试协会总裁John·C·Foster介绍,全美职业技能测试协会所倡导的职业认证标准体系在美国已经有了40多年的经验,集中了全美各行各业的专家、各州教育负责人的智慧,为全美各行各业设定了标准的职业认证体系。这一认证体系让每个人对各行各业需要的技能有个概念性认识,而且通过由各领域专家评估后出具的分数,不仅能衡量出被测试者的技术能力,还能测试出学术技能、知识技能等全方面的软性技能。这一系列的标准让职业评估有据可循,设定了各行各业的准入门槛,为雇主能够挑选出最合适的雇员提供了依据。
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第二条“高速公路”
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大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甚至是带根本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虽然大幅度扩招了,但是人才的有效供给依然问题多多。一方面企业难寻适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出现了“长线人才依然过剩,却照旧培养,短线人才依然紧缺,却无力培养”的怪现象。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俞仲文院长认为,当前,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扭转这种不利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状况。当务之急,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做出新的战略选择—理清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重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版图,构建高等教育发展的两条“高速公路”。第一条高速公路—学术类型的大学。这类大学以学科为本位,以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为目标,高度关注自己的学术梯队,严格按照自己的“交通规则”进行运作。第二条高速公路—技术类型大学。这类大学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采取灵活弹性的学制,来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努力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全球化新趋势改变职业教育方式
在全球化趋势下,全球的信息迅速流动,快速地改变着工作就业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业技术教育
网络中心主任L.EfisonMunjanganja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新职业不断出现,老职业不断消灭,狭窄的职业技能范围必然得到扩展,这为全球的职业教育培训提出了巨大挑战。
L.EfisonMunjanganja说,一个在全球化新趋势下的农民,早已不能只懂得如何种地,他还必须了解生物、化学、管理、生产、营销,他还必须能找到顾客群、抓住市场机遇。一个普通的技工也不能只会一门单一的技术,还必须能把握顾客导向、市场需求,至少还必须具备交易技能。所以,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由于全球职业出现了大量崭新的情况,为职业教育也提出了巨大挑战,全球职业教育者必须提供更加高质量、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为全球有所需要的人提供广泛的技能和知识。
英国胡佛汉顿大学副校长RoyNewton进一步论述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全球化形势下,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国际合作。RoyNewton介绍说,多年来英国胡佛汉顿大学在办学中明确了必须走国际化道路的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教学方面加强与世界各地职业教育学院的交流,共同研究职业教育的前沿教育课题;不断有外国学生进入英国大学学习,也不断有英国学生走出国门学习,学生加强交流。他指出,职业教育在国际化合作中能够发挥各自优势,还能了解全世界职业市场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职业教育方式、方法的走向;在国际化进程中,各国职业教育还能更好地满足全球各行各业出现的新变化,青年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正视不可避免的全球化趋势,并且在相互理解的过程中,获得职业成功所必需的关键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