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有人提出独立学院是中国高教改革的一个创举,又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潘:独立学院发轫之初,曾有不少争论。有人认为独立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群众首创精神的新型办学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创举。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立学院产权不够明晰、过于依托母体等。我赞成前一种说法,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什么这么说?第一,实践的检验。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后,江浙地区开始试办独立学院,短短几年时间,全国目前共有独立学院318所,承担30%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为社会输送了很多应用型人才,且已涌现出一批办学质量高、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的独立学院。事实证明,独立学院拓展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空间,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举办独立学院是适应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形势需求的历史性召唤。第二,独立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对于公立高校来说,它可以运用民办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办学模式更加灵活自主;相对于纯民办高校来说,它可以充分利用母体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教育品牌和社会声誉;有些独立学院还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学院就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我院的办学资金来源稳定、有保障,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第三,独立学院办学的起点高、规范化,效果好。所以我认为独立学院集中体现了公立大学和纯民办大学的双重优点,必将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的进程。
记:您认为独立学院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潘: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必然选择,独立学院的新体制和生源质量决定其必然走大众化教育路线。独立学院走的是市场化办学的道路,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必须面向市场,贴近市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独立学院培养的是厚基础、宽口径、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而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办学,但不能照搬照抄母体高校的办学经验和模式,要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道路,实现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
各地、各个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和基础不尽相同,有的勉强维持,有的发展态势强劲,办得好的独立学院前景可以超越某些公办高校,可能会成为今后中国民办大学的典范。
记:您认为独立学院目前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挑战?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潘:我认为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是其目前面对的最大挑战。据分析,高考生源在2008年将达到高峰,此后开始逐年下降,高校生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那时,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高等学校都将被重新洗牌,谁能够继续生存发展,靠的是学校的“产品”能否出口畅通。应对挑战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并在这一过程中创立自己的品牌。我们学院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贴近市场设置专业;第二,不断强化师资力量,既向母体和社会高校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也培养本院的高素质、高学历、有责任感的专职专任教师,同时面向社会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第三,坚持“一切以教学为中心”,大胆尝试教育教学改革;第四,发扬厚生精神,尊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第五,在管理体制、办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利用学院驻地其它高校和单位的优质特色学科专业资源,联合共建,探索形成自己的专业品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