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信息网 -> 高等教育 -> 高等教育巡礼 -> 文章内容
吴启迪:用质量工程引导带动本科教改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6-4-11 15:35:57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用“质量工程”引导带动本科教改

 

——访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

  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上世纪末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之后,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为此,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据悉,这是建国以来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方面投入最大的一项专项经费,对于引导和带动本科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最近就“质量工程”的出台背景和重大意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问:教育部、财政部最近启动“质量工程”,和着“211工程”、“985工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节拍,奏响了中国从高教大国迈向高教强国的乐章。请问吴副部长,新年伊始启动“质量工程”有着怎样的考虑?

  答:“985工程”和“211工程”均是面对研究型大学的,“985工程”涉及高校近40所,“211工程”涉及高校100所,两个“工程”都是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高水平大学,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学科、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的建设。“质量工程”面对的则是全国7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以说,这几项工程旨在推进各类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大家知道,“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10个字:“素质教育,普及、发展、提高”。就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年5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同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实抓好。”

  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深刻分析我国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继上世纪末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之后,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教育部、财政部实施“质量工程”,正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的一次具体行动。为贯彻落实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2006年年初,教育部就专门成立了“质量工程项目规划工作组”,积极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立项研究,在广泛听取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领导、教师和理论研究等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将近一年的研究和充分论证,去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向国务院报送了“质量工程”的立项申请,很快得到国务院的批准。

  问:“质量工程”投入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校长、专家对此好评如潮,认为实施“质量工程”对于引导和带动本科教学改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您对此如何评价?

  答:“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预计安排专项资金25亿元支持“质量工程”建设。这么大的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提高本科高等教育质量的关心和重视。中央财政这次安排专项资金,代表了一种信号、一种引导、一种推动。

  在这里,我们也非常感谢财政部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去年8、9月间,我们将实施“质量工程”的初步设想与财政部进行了沟通,得到了财政部领导和主要职能部门的认同,很快形成共识。之后我们两部委共同完成了调研、方案设计、经费测算、项目论证等工作。应该说,“质量工程”得以顺利实施,与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本科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质量工程”确定了专业、课程、实践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教学评估以及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等六个方面建设内容。这“六大举措”抓住了当前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新理念,而且每个项目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都是可以验收和评价的,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质量工程”面对的是全国7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近1000万名在校本科生,很显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仅仅依靠中央财政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认为,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国家层面的“质量工程”,还要有地方的“质量工程”、高校的“质量工程”。我们想通过“质量工程”这个抓手,形成学校、地方和中央三级立项建设的完整体系,引导和带动学校和地方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形成共同推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

  问: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许多政策和举措,比如4号文件和1号文件相继出台,并进行大学英语改革、建设精品课程、设立“教学名师奖”、开展教学评估等。这些举措与“质量工程”有何联系?

  答: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始终将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十五”期间,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一是2001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4号文件,就加强教学工作提出了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二是召开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即2005年1号文件,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两个文件,在高等教育界和高等学校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3年以来,教育部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用信息技术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400多所高校的200多万名学生采用计算机进行个性化、交互式的英语学习;建设了11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设立“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了200名获奖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设了8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了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统考;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等。这些措施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质量工程”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是对近年来采取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举措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如我们计划再建设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进一步遴选更多的本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等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再评选表彰500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再建设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都是在前一阶段改革和建设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这次,我们还首次启动了一些新项目,如资助15000名大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实验,建设3000个特色专业,10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研制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等,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体系、专业结构设置等方面的深化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创新人才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将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作为“质量工程”实施的配套文件,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

  问:“质量工程”的实施势必引发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一轮热潮。您对高等学校未来的发展,特别是教学工作有什么样的希望?

  答:“质量工程”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应该讲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同时任务也非常艰巨。高等教育要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切实做到: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要统筹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要统筹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满足国家、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要统筹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二,加强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分类培养人才。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找准学校定位,并且各安其位,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办出一流。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科学规划本地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各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找准学校的定位,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第三,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既表现在经费的投入上,也表现在精力的投入上。在经费投入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同级财政部门积极协调,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加,确保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及时、足额到位。在精力投入上,各高校一定要花大力气把本科教学搞好,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全面统筹安排各项工作。要强化教学管理,保证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试、教学档案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能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第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进行科技创新和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我们的高校要努力将学生既培养“成人”又培养“成才”,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改变以往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情况。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

  真正提高高教质量,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高等学校必须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确立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选择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运行机制。只有这样,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社会也应该给高校提高教学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高校能够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稳步推进改革,面向社会办学。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高等教育巡礼 · 名校长访谈
· 教师论文 · 教师书架
· 高教法规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未来几..
· 吴启迪:未来几年研究生扩招..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 高校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 高校信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