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高校信息管理中心 中国教育协会
站内搜索:
 
在线咨询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招生 | 就业 | 招聘 | 考试 | 培训 | 校园 | 考研| 留学 | 外语 | 资格 | 论坛 
高校风采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成人教育 | 自学考试 | 远程教育 | 校庆 
 独立学院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中外合作  |  公务员考试  |  教育论文  |  考研动态  |  热点关注  |  热门图书期刊  |  网站建设推广  
  ·2009全国高校艺术招生信息·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信息·2009年民办院校招生信息·教育家与高校名师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教育新闻 -> 文章内容
栏目导航
· 教育新闻 · 热点关注
· 基础教育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自学考试 · 综合新闻
· 招生考试
热门文章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 杨开: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咨..
· 北领地大学 (Northern Ter..
相关文章
狼来了还是鲶鱼效应? 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6-7-3 17:05:16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香港高校高调进入内地招生市场,以高额奖学金和令人动心的就业前景,抢走了不少以往非北大清华不上的各地高考“第一名”,从而使北大、清华这两所稳坐我国高校头两把交椅的高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一时间,关于北大、清华沦为二流大学的说法也大为盛行,各方争论也颇为热闹。不论清华、北大是否还是一流,但它们长期养成的唯我独尊的做派,相对陈旧的培养理念、教学体制已屡被诟病。香港高校生源之争带来的震荡,无异于两声“狼来了”,也许能让清华、北大以及其他国内高校更清醒点。


和上海、河南、福建和云南等地的高考最高分学生一样,我省今年高考的文、理科第一名:叶婧和于尧都分别收到两所香港大学的“橄榄枝”,这两所大学都分别开出了诱人条件:香港大学提供奖学金45万港元,香港中文大学提供奖学金50万港元,且专业任其挑选。两位小姑娘在选择中表现出了相当理性的态度。


  在接受采访时,叶婧告诉记者:她选择了北大,选择了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她说这不仅因为到北大是自己儿时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她认为北大身处古都北京,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而做为我国百年名校北大也比香港的大学更具历史厚重感,所以她坚持了对北大的选择。









她还告诉记者,她的家人和朋友也都支持她的这个选择。


  于尧在接到两所香港大学的邀请后,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比。她说虽然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但她更倾心选择清华。她说自己已基本决定毕业后在国内就业,所以选择国内高校更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在专业的选择上,她比较喜欢纯工科,建筑专业是首选,而清华的建筑是王牌专业。她说,香港的大学氛围虽然宽松,崇尚个性,但她更看重清华严谨的科研精神。


  另据了解,我省去年高考理科第一名李洋因“高考移民”的身份无缘国内名校,后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且获得44万港元奖学金。


  狼来了还是鲶鱼效应?


  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引起部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的学者观点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日前记者采访两地高校、考生家长以及部分学者,了解到事件的最新进展和潜在意义。


  香港高校“高奖”抢“高分”


  提档线与北大接近


  毕业于人大附中的考生王悦(化名)这两天正焦急地等待北大和港大的录取通知。今年高考她拿到685分的实考分,能顺利拿到北大数学系的通知书。但她更在意港大的消息———“只给半奖,她也想上港大”,她的父亲王先生表示。


  类似王悦,在北大清华和香港高校之间徘徊的北京考生不在少数。记者近日从港大和港科大面试现场获悉,近1000名北京高分考生角逐两所高校的面试,多数学生来自人大附中、四中、汇文中学等知名中学,香港高校的提档线和北大相差无几。


  北大清华是否变“二流”?


  学者观点引发激烈争论


  香港高校“高调出击”争抢高分考生,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国内名校一直表现低调。但今年内地招生的火爆阵势逐渐引起内地学界和社会部分人士的担忧。日前关于“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的激烈争论便是明证。


  日前有学者撰文称“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文章指出,香港在硬件、师资以及就业和出国深造等教育优势,以及丰厚的奖学金,将吸引大陆最优秀的学生;今后大陆一流学生将争相竞争香港的大学,“北大清华将不再是中国的一流大学。”


  “二流说”一经出炉,便在媒体上引发强烈的反响。几大门户网站长时间将表达类似观点的文章摆放在首页。有报纸评论,“一流师资的缺失,固有校园精神或者说学术氛围的削弱,正让内地高校面临一场危机。”


  北大:“二流说”是无稽之谈


  这一论调也把北大清华摆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日前北大和清华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没有直接表态。不过进入本科一批录取后,北大招办负责人则表示,北大和清华的调档线远高于香港的高校。从招生上说,北大、清华等内地高校“沦为二流”纯属无稽之谈,“北大、清华仍是中国高校中最优秀的”。


  港科大:“二流说”“完全错误”


  “二流说”让前些日子表现高调的香港高校突然“变调”。前天,之前十分活跃的香港科技大学内地招生负责人朱力径表示,因为前段时间港校内地招生太热,“对政府和内地高校造成一定困扰”,因此不再接受媒体采访。不过他仍表示,所谓北大清华“二流说”的说法“完全错误”。


  港大:三家都是一流大学


  “港大和北大清华一样,都是一流的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日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就像中餐和西餐的区别一样,不同的学校特点并不一样。“我们来,不是来抢北大清华的学生,只是招适合港大的学生。”


  在黄依倩看来,港校内地招生的热度是“炒”出来的,因为招生名额少,以前内地考生不太了解,考生“突然”发现一些可以匹敌北大清华的学校,肯定感到新奇。


  有利于名校自强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将改变目前高校的竞争格局。”北航高等教育研究所郑晓齐所长表示,过去北大清华以“老大”自居,“高高在上”,现在因为香港知名高校的进入,有了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如何吸引优质生源将是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的办学者和教师需要考虑的新问题。


  “这不是‘狼来了’,而是‘鲶鱼效应’。”郑晓齐认为,一两所高校“永为老大”的格局并不利于北大清华的发展,相反,“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郑所长表示,“所谓‘一流’和‘二流’只是民间说法,不能说抢走部分生源就变成‘二流’。”根据介绍,内地高校这两年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本科生经费投入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北大清华尽管历史上人才辈出,港校的冲击当促使北大清华反思和调整,“重视之前忽视的问题”。


  应纳入统招计划


  部分接受采访的教育专家指出,目前的招生制度为香港高校招生提供太多便利,因为不少港校在内地名校录取后招生,“精中选精”,减少内地考生报考港校的风险,而且客观上造成内地名校录取考生不报到、浪费招生计划的问题。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校园风光 江苏大学校园风光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校园风光 潮州学院校园风光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 中国高校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08 Gxedu.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 中国高校信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