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 题:在共和国的旗帜上——献给国庆60周年暨建军82周年
新华社记者王玉山
日出东方,叩启苍穹。
当首都北京迎来清晨第一缕阳光,有多少滚烫的心,随着初升的朝阳蓬勃跃动;有多少热切的目光,凝望着那面与朝阳共同升起的国旗。

2008年11月5日,在珠海航展上,地勤人员在维护中国空军“歼10”战机。新华社发
60年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仪式——这个无数普通老百姓的愿望,早已汇聚成世界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更是属于中国的骄傲。
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交织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血染的风采。
历史不会随风而去,滚滚向前的时代也不会凭空而来。
在伟大祖国成立60周年之际,走过82载辉煌历程的人民军队迎来了又一个生日。
举国欢腾时,战将未下鞍
60年前开国庆典大阅兵,当受阅机群从天空飞过时,有4架还挂着实弹。
这是世界阅兵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按照国际惯例,受阅飞机是不能挂弹的。”92岁的老红军方槐,当时是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处长,是阅兵空中受阅计划的策划者和直接参与者。“受阅飞机还要担负战斗值班任务,挂实弹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空军的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49年10月1日,北京。这个3天前还叫北平的古老城市,此时并不太平。
退守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密令隐藏在北京的特务组织,不惜一切代价破坏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国民党空军阴谋在这一天对北京进行空袭。
天安门广场上,狂欢的人群尽情享受着新中国成立的喜悦;碧蓝的天空中,方槐等人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紧张。
从枪林弹雨中走出的共和国军人,深知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
为了和平,这支从南昌城头走来的人民军队,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重重磨难与考验,22年后才打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为了和平,一位19岁的战士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手举炸药包,用血肉之躯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这个名叫董存瑞的年轻战士,仅仅是人民解放军那长长的英烈名单上的一员。
南昌起义,2万起义军最终只保留下800人;20余万红军开始长征,会师陕北时仅剩下5万余人;抗日战争,仅1940年到1942年之间,共产党武装就由近50万人锐减到30万人;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牺牲26万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就在开国大典前夜,毛泽东率领全体政协委员来到位于长安街中心的天安门广场,埋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基石。

2009年7月21日,在“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中方步战车配合俄方兵力发起攻击。新华社发
作为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亲自撰写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创建一个新中国的使命已经完成,但解放全中国的道路并未走完。
开国大典这天,中国还有半数以上的国土没有解放,200多万国民党残余部队分布在中南、西南、华南、华东等地。
下午3时许,雄壮的检阅开始。
历史不会忘记,同一地点,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举行了耀武扬威的阅兵式。
改变这一耻辱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李布德,这位开国大阅兵时只有30岁的师政委与同样年轻的32岁师长李水清作为领队,走在受阅步兵方队的最前面。和他们一起接受检阅的,是19000多名官兵——此时,他们的400多万战友多数仍战斗在解放全国的第一线。
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将领中,人们看到的也只有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贺龙、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和第四野战军政委罗荣桓——他们刚刚自前线赶来,征尘未洗。
更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开国将帅,此刻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这一刻,开国中将罗元发正在甘肃酒泉从收音机里收听开国大典实况。“屋子里挤满了人,桌子旁、窗沿上,连门背后都塞满了。大家脸上都显露出少有的喜色。”这位曾率部在黄土岭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百战将军说,千百万人流血牺牲,终于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将士们都激动万分,有的人大哭,有的人大笑。
听完广播,时任六军军长的罗元发当天就率领部队分乘飞机、汽车和骡马,离开酒泉,向新疆挺进。

1949年4月21日,我军万船齐发横渡长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一天,老战士陈萍所在的部队正在湖南雪峰山追歼敌人。“一大早刚结束了一场战斗。到了镇上,才知道毛主席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陈萍和战友们买了些月饼和葡萄,举办了一个庆祝仪式。吃过晚饭,部队又继续向西南方向进发,追歼白崇禧残部。
这一天,朱德总司令发出命令,命令全军将士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
10月21日,刚刚参加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罗荣桓,便匆匆赶赴前线。
在华东,在华南,在西南,在各个战场上,人民解放军横扫残敌,势如破竹。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海南等地相继解放。
在西藏人民的支持下,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结束了雪域高原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完成了祖国大陆地区的统一。
极目楚天阔。一个彻底告别从前的新中国,阔步迈上新的历史征程。
在新中国的怀抱中成长
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路途,任重道远。
1950年12月,山西省机器公司仿美国克拉克型拖拉机,试制成功了“抗美援朝号”履带式25马力拖拉机。
这条当年轰动一时的新闻,不仅标志着新中国自行生产的第一台拖拉机的诞生,也深深烙下了那个年代里一场战争的痕迹。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中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
3年的浴血奋战,志愿军官兵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板门店承认,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战争胜利而签署停战协定的将军。
至今,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校史馆里,仍摆放着上甘岭537.7高地和597.9高地两个沙盘模型。那场在他们看来似乎无法解释的上甘岭战役,美国军人今天还在研究。
“战友们,正是你们的巨大牺牲为我们后来者赢得了今日的地位。”战争结束近半个世纪后,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参观西点军校后,感慨万分。
志愿军胜利的背后,是新中国不可遏止的蓬勃生命力。而这,也是将士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能够持续战斗的精神和物质力量之源。
1953年7月,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东北的荒原上奠基。自这一年始的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涵盖了国防兵器、航空航天、冶金机械、化工能源等工业项目。
在那个激情飞扬的年代,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项目开工上马,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回荡着机器的轰鸣声。土地改革的完成,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原有的铁路网几年间基本修复,成渝铁路等干线的建成使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数万公里;与此同时,一大批公路建成通车。
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新中国,给人民解放军带来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发展与变化。

2009年7月30日,在索马里附近亚丁湾的东部海域,中国海军东海舰队“舟山”号导弹护卫舰(前)与执行第二批护航任务的“深圳”号导弹驱逐舰“海上会师”。新华社发
新中国成立一个月后,人民空军成立。
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测绘兵、炮兵、装甲兵、空降兵成立。
此后,工程兵、海军航空兵、海军潜艇部队、第二炮兵等相继成立。
同样年轻的人民海军则成立于新中国建立前夕。1949年4月23日,就在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同一天,距离南京数百里外的江苏省泰州白马庙,开国上将张爱萍宣布了人民海军的成立。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人民解放军逐步发展为一支诸军兵种比较齐全的合成军队。
1954年11月1日至1955年2月,在张爱萍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发动了第一次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胜利解放一江山岛——在新中国怀抱中成长壮大的人民军队,拥有了比以往更加强大的力量。
阅兵,也许最能够让人们真切直观感受到这支军队岁岁年年的变化——
1949年开国大阅兵,受阅装备几乎全是战争年代缴获所得,型号杂乱,被称为“万国造”。
1955年阅兵,部队首次身着实行军衔制后的新制式军服接受检阅。
1957年阅兵,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亮相。
1984年阅兵,国产战略导弹首次亮相,受阅的飞机、导弹、火炮、坦克装甲车、火箭布雷车等基本实现自行设计制造。
1999年世纪大阅兵,受阅的42种装备,90%以上都是新装备,绝大部分都是自行设计和生产。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解放军主战武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行进在科学发展轨道上的人民军队更是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
武器装备注重顶层设计,以信息化为主导,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人民解放军初步建成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陆军装备系统,空海结合、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海军装备体系,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空军装备体系,核常兼备、射程衔接的第二炮兵装备体系,综合集成、一体化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
在祖国发展的支撑下,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征途上,人民军队正在加力起跳……
和平,离不开维护和平的盾牌
7月的科尔沁大草原,草木葱茏。
22日至26日,双方共2600名精锐官兵参加的“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在茫茫草原深处的沈阳军区洮南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展开。
空中压制与地面打击相协同,电磁攻击与火力突破相结合,剑指的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
这是中俄两军第3次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29次与外国举行联合演习。
和平,离不开维护和平的盾牌。
每一天,在蓝天,在大海,在深山密林的导弹阵地,在长城内外的千百个演兵场上,总有为了保卫国家安宁与人民安康的共和国军人,流血流汗。
和平时期的人民军队,不断砥砺着守护和平的本领。
7月的印度洋,海浪翻滚,波涛汹涌。
30日,中国海军第3批护航编队正在印度洋的风浪中前行。在涌浪的冲击下,“舟山”舰摇晃剧烈。出过海的人都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躺着不动,晕船的滋味也让人难以忍受。
尽管海况恶劣,尽管身体不适,四级士官于良群和战友们仍坚持在舰艇底部闷热潮湿的机舱内检查启动、燃油、进排气等动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一干就是8个多小时。
“编队离祖国越来越远,我们的心却始终与祖国在一起。”于良群说。
于良群和他的战友们这个航次的目的地是亚丁湾——一个索马里海盗肆虐的复杂海域。此前,中国海军已经先后派出2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来往的中国及其他国家船只护航。
不论何时,无论何地,人民解放军永远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坚定捍卫者。
忘不了1年前那写好遗书高空跳伞的空降兵十五勇士!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火速赶往灾区抢险救灾。
2008年5月14日,在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周围山峰海拔超过4000米情况下,空降兵某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和战友们一起,从重灾区茂县县城上空4999米的高度奋不顾身地跳下。
这是九死一生的一跳。但,对军人而言,比生命更重要的是使命!
“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啦!”与外界隔绝几十个小时的茂县群众纷纷向降落伞涌来。李振波他们刚一落地,就被老百姓紧紧抱住,失声痛哭。
很少有人知道,跳伞前,这些英勇的空降兵每个人都写下了遗书。
每当灾情发生,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总是抢险救灾的突击队。
从唐山大地震到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从98抗洪到抗击非典,从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抗震救灾……和平时期的人民子弟兵在每一个危急关头,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谱写了无数感动中国之歌。
2008年8月8日至24日,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在奥运安保工作中,解放军共出动4.6万人、武警共投入8.5万官兵参加奥运安保。
举行开幕式时,一位年轻的武警战士和他的战友们正在国家体育场外围警戒。自始至终,他都背对着“鸟巢”、一动不动地执勤。
只是,当悠扬的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响起时,仰望着夜空中绽放的绚烂烟花,悄然间,战士的眼泪,溢满眼眶。
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位武警战士说,那一刻,我为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
战士的心,和他保卫的国家,紧紧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