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透视之五】
体育教师缺额严重 工作量大难以量化 体育课被任意挤占
阳光体育凸显教师缺乏之痛
湖南省株洲市江璜小学共有145名学生,只有一名专职体育教师。为了开足开齐体育课,学校配备了两名数学教师兼职担任体育课教学。自从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开展以来,体育教师成了校园里最忙碌的人,工作量大增。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现象较为严重。

5月14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在重庆举行。教育部部长周济参加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并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点击查看更多照片】
一些学校开不齐体育课
首都体育学院刘海元博士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我国现有中小学约60万所,但体育教师只有约43万人。“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约29万人,其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最多,约24万人。”刘海元说。
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对学校体育督导调查的结果,也证实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的现象。如广东省现有体育教师10047人,其中专职体育教师不足40%,农村学校80%以上为兼职体育教师,以国家标准计算,实际缺额专职体育教师1.2万人。甘肃省近70%的学校,体育教师是兼职。
广西博白县一小学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每周一、二年级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3节,学校一周体育总课时共有88节。但目前学校只有两个专职体育教师,根本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广大农村地区,教师出现了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现象。如语文、数学教师人满为患,音、体、美教师却相当匮乏。如江苏省铜山县近七八年都没有进过新教师,想要的教师进不来,多余的教师分流又很难。“眼下只有培训教师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以缓解教师尤其是音、体、美教师的不足。”铜山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涛说。
工作量大,得不到认可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小学的许老师每周要上20余节体育课,还要负责学校一些体育活动,他对记者说:“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学校从早上到下午放学,先后有早上晨跑30分钟、上午30分钟大课间、40分钟的午间阳光体育、30分钟的课外活动。我们一天到晚根本忙不过来。”
在许多人眼里,自阳光体育开展以来,体育教师的地位提高了不少,一些久未解决的问题如服装待遇、补助等也在逐步解决之中。
“坦率地讲,我们的状况比以前好了,地位也比以前高了不少。但在课时系数计算等方面依然不能与主课教师相比,超工作量现象非常严重。其实苦点、累点我们都不怕,只要工作能被大家认可就行。”许老师告诉记者。
尽管不少地方的体育教师地位有了提高,但大部分地方体育教师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在一些地方仍然是可有可无,体育教师干得多,被认可的少。
重庆七中体育教师肖庆林认为,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工作质量,不可能带给学生优质的教育。他同时承认,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尚需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体育的大好局面。
而部分教师和家长则认为,体育教师只会让学生跑跑跳跳,玩玩闹闹,没什么“技术含量”,体育课也没有什么优质不优质的。
“其实,体育教师并非都是头脑简单、不爱学习,而是没有时间学习。”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壶山小学校长李建生说。李建生过去就是一名体育教师,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了校长岗位。
不过,像李建生这样得到发展的体育教师还是凤毛麟角。由于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周都要上20节左右的课,同时还要开展各种活动,这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兼顾自身的发展。
兼职教师难全力投入
一些学校在专职体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聘请其他学科教师及班主任担任兼职体育教师。应当承认,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
但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自己本来工作量就大,一直处于焦虑中,现在又把上体育课及阳光体育活动的督检工作加给我们,实在是太累了。”一位班主任向记者抱怨说。武汉市某中学的刘校长说:“班主任工作本来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做,现在又增加了这么多工作量,教师们更加不愿意做了。”
在具体工作中,兼职体育教师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教师不负责任和不懂得如何上好体育课,于是就出现了学生“放羊”的现象;二是挤占课时,如将体育课“借”给语文、数学一类的课去上等。
国家教育督导团2008年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调查发现,一些学校体育教学形同虚设,只要不出事,学生们想怎么上体育课就怎么上。更有甚者,不少学校变着法地挤占体育课。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新生路小学校长陈旭说:“经常有学生到我这里投诉,说某某教师‘贪污’了我们的体育课,我们要求补上。”
“兼职教师虽然可以承担体育教学任务,但在指导学生时既不专业也很不规范。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得到优质的体育教育,有时甚至会起副作用,甚至会造成学生在体育活动时受伤。”中央教科所体卫中心主任吴键说。(本报记者 李小伟 )
《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25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