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圣火正在世界五大洲传递,奥林匹克的崇高理想被唤起
4月3日,北京世界公园的雅典卫城景观前,一场模拟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在火热进行,火炬手是北京门头沟新桥路中学的学生,还有来自远方的客人——巴巴多斯亚历山德拉学校的校长、教师。如果你对巴巴多斯不是很了解,可以问问新桥路中学的孩子们,因为新桥路中学与亚历山德拉学校是“同心结”学校,孩子们自然很了解巴巴多斯:“它是加勒比海的岛屿国家!”“人口大概27万!”
眼下,北京奥运圣火已开始了其跨越世界五大洲的“和谐之旅”,作为东道主国家的小主人,全国各地的孩子们用不同方式,传递奥林匹克精神的“圣火”。
当奥运圣火顺利抵达境外首站——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时,与哈萨克斯坦结对联系的北京前门外国语学校遥相呼应,组织全校师生举行了别致的庆祝活动。运动员表演了以“五洲同心,共庆奥运”为主题的球操。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热切愿望:做有国际文明素养的小公民,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在陕西,延安市育才学校组织教师成立“奥林匹克知识宣讲团”,普及奥运知识,寻找奥运精神与延安精神的结合;在青岛,育才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保护岛城环境”、“保护海洋”等一系列文明环保活动……
“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圣火传递作为仅次于奥运会本身的第二重要项目,为我国青少年提升文明素养创造了良好契机。“奥林匹克主义认为,体育只有和教育、文化艺术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功能。因此,奥运会设立了点燃圣火、火炬接力,运动员、裁判员宣誓仪式,升降和交接会旗仪式等活动,以此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品质,学校和社会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开展奥林匹克教育。”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周登嵩说。
可喜的是,孩子们不仅自觉向奥林匹克精神靠近,而且还用实际行动向身边同学、家长传播奥运文明。北京海淀区200多所中小学校里,每所学校都选出了一名学生担任“奥运小记者”,其中一名叫阮天的小记者写的一篇“时评”,已经在同学中广泛流传:“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由于懒惰不肯走路上学,于是天天让父母用汽车接送。可是现在北京汽车尾气已经严重污染了大气,难道我们应该视而不见吗?所以,停掉你家的汽车,蹬上自行车,让我们享受运动的快乐吧!”让阮天感到特别得意的是,这个呼吁得到了好多同学的支持。(本报记者 赵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