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高校信息管理中心 中国教育协会
站内搜索:
 
在线咨询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招生 | 就业 | 招聘 | 考试 | 培训 | 校园 | 考研| 留学 | 外语 | 资格 | 论坛 
高校风采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成人教育 | 自学考试 | 远程教育 | 校庆 
 独立学院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中外合作  |  公务员考试  |  教育论文  |  考研动态  |  热点关注  |  热门图书期刊  |  网站建设推广  
  ·2009全国高校艺术招生信息·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信息·2009年民办院校招生信息·教育家与高校名师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教育新闻 -> 文章内容
栏目导航
· 教育新闻 · 热点关注
· 基础教育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自学考试 · 综合新闻
· 招生考试
热门文章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 杨开: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咨..
· 北领地大学 (Northern Ter..
相关文章
· 周济:高校要用科学发展观..
· [图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
· 上海电机学院新建本科院校..
· 浙江中小学每学期要开设科..
· 中国科学院成立联想学院培..
· 中法国立科学技术与管理大..
· 刘利民:落实科学发展观 ..
· 信阳师院:大力推进人文素..
· 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 [图文] 国家三大科学技术奖..
科学决策铸辉煌--党中央关心月球探测工程纪实
作者:本站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12-14 11:17:04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 孙承斌 陈二厚 黄全权 ) 嫦娥奔月的千年神话,萦绕中华民族的心灵和梦想。

    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见证中国人民的雄心和壮志。

    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一个多月后的11月26日,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一项凝结中华民族深切期盼的重大工程。在党中央英明决策和亲切关怀下,“嫦娥”插上腾飞的翅膀,直上九天揽月。中国航天事业,也从太空时代迈向深空时代。

    实现飞天梦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好夙愿——党中央的英明决策,铸就了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再一次雄辩地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上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

    ……

    2005年11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概括了新中国数十年航天事业发展战略,深刻阐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全国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航天科技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推进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人们不会忘记,作为中国航天事业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步,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的背后,是中国航天几十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积累,是党中央面对不断发展的世界大势,一次次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40多年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内外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以长远的眼光和非凡的胆略,毅然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把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纳入发展高技术的“863”计划。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面对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的新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尖端科技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作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对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和载人神舟飞船巡天为标志,在党中央果断决策和正确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突破,两座里程碑永远地镌刻进了深邃的太空。

    面对辉煌和光荣,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停歇探索太空的脚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浩瀚的深空,投向中国人千百年来赋予无数美丽传说的月球。

    2003年11月7日,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深情地说:实现飞天梦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好夙愿。自古以来,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等许多动人的传说就在我国人民中间广为流传。总书记勉励航天战线的全体同志,要继续团结奋斗,努力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满怀深情、殷切期待的重要讲话,道出了航天人的共同心声,给大家以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历史忠实地记录了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不懈奋斗的足迹——

    早在1991年,时任“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的闵桂荣院士,就提出中国也要搞月球卫星的建议,推动成立了“863”月球探测课题组。

    7年后,刚成立的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提出我国月球探测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

    2002年10月17日,中央明确提出,要抓紧月球探测工程的论证工作,尽快开展月球探测活动。

    夏去秋来,无数航天人为之魂牵梦绕的月球探测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3年2月28日,国防科工委召开月球探测工程预发展会议,宣布月球探测工程进入预发展阶段,并随后下达月球探测工程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背景型号预研项目。月球探测工程由此进入工程前的攻关阶段。

    党中央关注着月球探测工程,牵挂着夜以继日勤奋攻关的科技工作者们。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就工程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有关部门报送的月球探测工程报告,总书记逐字逐句认真审看。他反复强调:月球探测工程作为我国重大科技工程之一,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003年6月,温家宝总理批示,建议将月球探测工程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充分论证。同年9月,他又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会,讨论决定同意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并将二、三期工程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2004年1月23日,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被正式批准立项。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英明决策下,中国航天开始了新的征程。

    依托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自主创新——党中央对月球探测工程的组织实施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

    打造一个自主创新的“中华牌”月球探测工程——这是党中央对月球探测工程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中国航天人的梦想和追求。

    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的航天器第一次走向外太空的深空探测活动。从世界来看,航天事业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尤其是进行探月这样的深空探测活动,更增加了工程的难度。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面对国际航天发展的大势,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遵循什么原则、确立怎样的目标、怎样迈好中国人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一系列重大问题摆在决策者和工程组织者的面前。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实践告诉我们,对影响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全局的尖端科技,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取得突破,这样才能牢牢掌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我们一定要勇于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列,独立自主而又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自力更生而又广泛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科技前沿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月球探测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合理确定科学和工程目标;充分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科研资源,加大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团结协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

    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月球探测工程的组织实施指明了方向。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确定了四个实施原则——

    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国情国力,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起点要高,要优选探测目标,优化技术实施途径,做一些别人尚未做过的事,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根据以上原则,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规划分三步走,即分为“绕”、“落”、“回”三期,并提出了每一期工程的科学目标和工程目标。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月球探测工程转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这个关键时刻,2004年12月20日,党中央专门听取了月球探测工程进展汇报,对工程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亲切的鼓励、深情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工程研制人员。

    2005年2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月球探测工程进展情况汇报。工程原计划是按照“一星一箭”来安排的,考虑到月球探测工程本身在科学上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会议果断决定:再增加一颗“备份星”。

    “这种尊重科学规律办事的精神,减轻了科技人员的压力,更鼓舞了科技人员奋发努力的斗志。同时,也表明中央下决心要搞探月活动,哪怕一次不行,再来二次。”月球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万千。

    研制工作的整个进程中,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始终关注着工程的进展。中央领导多次到研制现场了解情况,看望科技人员,也对工程提出了更具体、明确的要求。

    中央提出,要通过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不断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带出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创出一套带动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模式,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为此,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一方面积极组织、科学管理、狠抓落实,同时努力探索工程管理系统的新经验,不仅要出成果、出人才,还要出经验、出模式。

    从2004年初立项,到2007年11月26日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仅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更为珍贵的是,按照中央要求,工程从一开始就立足自主创新,充分利用我国成熟的技术和现有的设备,独立研制、独立制造、独立试验,独立打造了一个自主创新的“中华牌”月球探测工程,许多关键技术和设备在国际或国内均属于首次应用,成为令人骄傲的自主创新工程。

    越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建设项目,越要加强科学管理——按照中央要求,月球探测工程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

    细节决定成败。纵观世界各国的航天活动,哪怕一个微小的疏忽,或者一个细节的质量问题,最终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005年11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越是现代化,越是高技术,越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建设项目,越要加强科学管理。

    严格对工程全过程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确保月球探测任务圆满完成——这是党中央对月球探测工程提出的又一个明确要求。

    牢记党中央的嘱托,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始终把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作为决战的核心,确保实现高质量建造、高可靠发射。领导小组对工程全体参研人员提出了6个方面26条的具体要求,要求工程全体参研人员深入开展复查复审、反思质疑,从研制到生产要做到“两个百分之百”:

    一是所有单机、分系统和系统总体的设计都要进行全面的复查复审、反思质疑,不遗漏任何一个问题,复查工作要深入到研究室、工程组一级,要做到百分之百。

    二是所有产品生产也都要进行全面的复查复审,复查工作要深入到车间工段一级,做到百分之百。

    2006年底,工程各系统开始进行“两个百分之百”的复查复审、反思和质疑活动。各单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审核项目,从技术细节、质量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确认,力保首发成功。

    2007年是月球探测工程的决胜年。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决战的时刻终于到了。此时,广大科研人员心中既充满了对成功的憧憬,又倍感压力和责任。

    此时,又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工程领导小组面前——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射时间。

    发射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整个工程的成功。与地球卫星不同,月球探测卫星在奔月、绕月飞行的过程中,在卫星的姿态、供电、能源和测控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所以选择发射时间考虑的因素很多,一年内一般只有两次适合发射的时机。

    中央领导明确指示,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首次开展对地球以外天体的近距离探测,未认知的环境因素可能存在,极具创新性、挑战性和风险性。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人类前进的永恒动力。希望同志们既要增强信心、迎难而上,也要尊重科学、大胆实践。

    遵照中央指示精神,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坚持科学精神,建议将原定的4月份发射,调整到下一个发射窗口,即10月份发射。

    党中央很快批准了这一建议,决定调整月球探测卫星发射窗口,充分利用半年时间,以首发必成为目标,深入开展“双百”复查,以提高工程可靠性、提高大系统准确协调性、完善故障预案为重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中央领导果断的决策和细致的关怀,给参与工程的万名科技人员以巨大鼓舞,更坚定了大家的决心。从工程领导小组到各系统研制人员,大家纷纷表示,坚决不负中央重托,以更加严谨、更加细致的作风,投入到发射前的各个准备阶段。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18时05分,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这里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航天器进行的最长远征。

    星路漫漫,在“嫦娥一号”一个多月的奔月之旅中,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把关切的目光投向浩渺太空。

    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实施首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绕月轨道,中央领导倍感欣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相继发来贺电,向参与“嫦娥一号”研制、指挥、测控和保障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并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夺取月球探测的新胜利。

    11月26日,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嫦娥一号”传回的第一幅月图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发来贺电。

    贺电深情地说: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重大跨越。你们作出的杰出贡献,将彪炳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开展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各有关方面要再接再厉,抓紧做好后续工程的研制,圆满完成月球探测的总体目标。”……

    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举行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胡锦涛总书记热情洋溢的讲话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引起全场一阵阵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明月如雪,“嫦娥”轻绕。静谧的深空,述说着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梦想,见证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也必将聆听到中国人民勇于攀登、不断迈向成功的坚强足音!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校园风光 江苏大学校园风光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校园风光 潮州学院校园风光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 中国高校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08 Gxedu.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 中国高校信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