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友谊 传递乡情
——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北京之行

2009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部分营员欢聚在居庸关长城脚下。
7月17日晚,全国台联2009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体育馆举行了闭营大联欢,1000多名台胞青年与北京各高校志愿者一起,载歌载舞,彼此传递友谊和祝福。
10天来,台胞青年们游览了祖国大陆的山川美景,看到了大陆的变化,与大陆的青年学子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彼此进一步增进了了解。
阿凯:我看升旗了
“来北京一定要看升旗仪式。”来自台湾育达商业科技大学财经专业的黄彦凯被亲切地称为“阿凯”,26岁的阿凯第一次来大陆,平时他经常上网来了解大陆。
7月16日凌晨4时左右,阿凯和台湾学生李宗奇、大陆学生刘娜离开京西宾馆,打的到天安门广场,到达时不到4时半,天还未亮。
看到此时天安门广场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群众,甚至有人为了看升国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等候几小时,阿凯深感震惊。
升旗仪式开始时,天刚蒙蒙亮。周围的人齐唱国歌,五星红旗升到杆顶后,他们又唱了三遍国歌。那一刻,阿凯感触很深。
阿凯说,他想去看升旗仪式是出于一种冲动,他觉得升旗仪式在大陆人民心中意义重大。接着,阿凯又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阿凯告诉笔者,要不是行程安排得太满,他还想去看看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他觉得这些都是很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方。
在来北京之前,作为郑州分营营员,阿凯在河南活动了4天,学习财经的他经常和当地人交流,询问当地人的生活情况,关心当地房价物价。对于大陆今年经济增长“保8”的目标,阿凯尤为赞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一定强!”这是阿凯对他第一次大陆行的感受。他还表示,他毕业后愿意来大陆工作。
有机会还要来大陆
冯颖霈是夏令营中的台湾老师,在来大陆之前,他通过报纸、电视和去过大陆的亲友的介绍了解大陆。第一次来大陆,冯老师感觉大陆和他脑海中的印象并无二致,他认为北京和台北很像,“把北京缩小到现在的1/3大小就差不多是台北了”。在北京的6天,冯老师抽空逛了街,买了不少纪念品。对于正在台湾上大学的儿子,冯老师表示,明年也要争取让儿子参加夏令营来一次大陆。
即将上大四的育达商业科技大学的徐士涵,今年2月来过大陆。第一次来大陆时,感觉很新鲜。相比于第一次,这次参加夏令营有很多朋友陪伴,她认识了很多大陆的同龄人,并且跟他们一起玩得很开心。徐士涵说,自己喜欢上了北京,要离开有点不舍得,“下次有机会我还想来大陆”。
结下深情厚谊
相见时难别亦难,连日来的朝夕相处让两岸的学生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居庸关长城,在“鸟巢”和“水立方”,在故宫,在北大、清华等高校,都留下了两岸学生的欢声笑语。
在北京的6天里,两岸学生吃、住、行一块,有的学生几乎是整天形影不离。 “凤梨”、“桃子”、“红豆”、“棒棒糖”、“北极熊”、“阿肥”、“老K”、“希希”……这一个个有趣的名字都是他们彼此起的昵称。在往返景点的大巴上,在饭桌上,在座谈会上,两岸学生有说有笑,聊天、唱歌、讲笑话、玩游戏,气氛非常活跃。
台湾海洋大学的吴丹凤,来北京前已在西安参访一个星期,尽管连日的奔波不免有些劳累,但一到北京她就倦意顿消,脸上总是挂着笑靥和兴奋。喜欢摄影的吴丹凤告诉笔者,大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她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在大陆的精彩瞬间和难忘的点点滴滴。
来自河南财经学院的刘娜,成了夏令营第三团的名人,团里几乎每个人都认识她,她和台湾学生打成一片,别人都以为她也是台湾来的学生。
7月17日,北京大雨如注。台湾青年在一场大雨中开始了他们的北京之行,又在一场大雨中结束,在即将离别的时候,两岸的学生们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依依不舍。
正如全国台联会副会长史茂林在闭营式上所说,本次夏令营是一次上千名青年朋友的盛会,是一次骨肉亲情、兄弟姐妹友情的加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