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新闻资讯 -> 高等教育 -> 文章内容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三观"
作者:admin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09-8-13 10:13:58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仍然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修养的重大课题。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断繁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如何正确引领大学生正确把握这些变化,正确树立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既是青年大学生重塑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课题和内涵要求,又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更是全体共产党人和社会成员的必修之课。

  深刻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是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的,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又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它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和鲜明的实践要求与行为标准,既是思想认识的方法体系,又是社会实践规范体系,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一个团体单位社会意识的科学构造体系。坚持并发展这个体系,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而且对全体人民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基础思想意义。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且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在打牢人生思想基础的关键阶段获得先进、正确理论指导的要求。

  牢牢把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认识方面的主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最重要的认识方法,把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最现实的认识方法,自觉锻炼和不断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世界观,对世界发展、中国发展、地区发展、单位发展和人的发展,以及城市、农村、一二三产业、社会与自然发展等方面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都能够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并得出科学的认识结论。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始终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实践行为始终符合世界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时代规律,始终成为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齐奋斗的积极践行者。

  其次要牢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通过共同理想教育,激励青年大学生把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集体和国家作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热爱本职工作,认真敬业乐业和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真诚地关爱他人、服务他人作为人生的最好追求,特别是在人生的特殊时期、关键时刻、重大关头、重要问题面前,更能彰显“大写人”的本性、中国人的风骨、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在社会文明建设与发展中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在为党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奉献的人生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使人生境界不断提高和升华。 

 第三要牢固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体现价值。把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八荣”作为大学生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指标和追求目标,把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的“八耻”作为青年学生修养身心、锤炼行为,保持良好形象和声誉的警钟像镜和反面教材,使大学生科学地解决好如何认识客观世界,如何对待多彩人生,如何评判正确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引导大学生调整好现实生活中一度出现的郁闷、无聊和彷徨的心理状态;处理好有时出现的过重自私、过度自卑、过于自傲、过分苛求的问题和在立志、立德、立才、立行、立业等方面存在的不明确、不坚定、不高尚、不完善、不稳定、不持续、不科学等问题。教育大学生始终保持自尊、自爱、自警、自强的良好情操和为党、为国、为民的宝贵精神,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是十七大报告中对全党和全民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三观”的重要工作指导和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提高其实效性和高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使命与责任,一定要积极探索新途径,努力创造新方法,切实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大功夫,做实工作:

  一是要创新学习方式,注重应用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重要的是要学习好,根本的是要应用好。因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学不用不好,学而不用也不好,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是新形势下党对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新要求,也是提高学习效能的新方法。因此,一定要坚持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用中多学和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的方法,做到言之有理、行之有据、做之有法,一切思想行为充分体现党的领导、民主法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要创新教育方式,注重实训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地融入到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重要的是在启发和促进青年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以图文并茂和实物场景配套的见识实训教育,使青年学生达到一见便知,一看便明,一接触便清楚的教育效果。创造性地开展以参与特定活动和项目感悟的体验实训教育,使大学生从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出深刻的学习、工作、生活道理,切实达到入脑、入心和入身、入行的效果。创造性地开展诸如“三下乡”、“四进社区”、“五助人”(热心帮助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身体上有困难的人)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真切的社会生活中体验思想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切实把教育变成大学生自己的事、愉快的事、人生必需的事。

  三是要创新引领方式,注重实际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加强科学学习和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表率、榜样和示范的引领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甘为人先,做好表率;要大力培养和树立青年大学生中的先进标兵和优秀典型,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做有示范,不断地扩大先进群体和模范集体;要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好的引领方式和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积极引领青年学生树立科学“三观”的活动中,让广大青年学生能够看得清、学得明、跟得准,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探索者和忠诚实践者。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基础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育新闻 · 热点关注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自学考试 · 综合新闻
· 招生考试
热门文章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2007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
相关文章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64914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