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基因组学研究世界知名,然而,当他们意欲破译木瓜的基因密码时,却把目光“盯”在了南开大学泰达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天津市特聘教授王磊及其所率的团队身上。
按照计划,中美两校科研人员对木瓜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还将在一系列基因组破译项目上展开合作,所需科研经费全部由美方提供。而南开大学之所以获得这样高层次的国际合作机会,正如该校特聘教授王磊所言:“是我们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所展现的实力,赢得了对方的尊重与信任。”
在天津高校,目前有一批像王磊这样的特聘教授。据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林炎生介绍,自2000年特聘教授制度启动以来,天津高校有效地吸引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不仅带动了重点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有力推进了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天津特聘教授制度的主要做法为:按照天津经济、社会和高教发展的需要,在天津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发展学科和急需发展的新兴学科中,选择短期内能够在某些研究领域跻身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在明确重点突破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任务的基础上,设置特聘教授岗位,特聘教授聘期一般为4年。
特聘教授聘期内,市教委提供每人每年10万元的特聘教授津贴。学校为特聘教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配套必要的科研经费。其中,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的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5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2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共评审出5批计38名特聘教授,分布于包括南开、天大在内的12所高等院校。
特聘教授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天津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形成了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核心的高等教育金字塔形人才体系和一大批优秀创新团队。在这批领军人物的带领下,“十五”末期和“十一五”期间,天津共打造出重点学科53个,近5年内新增了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90个硕士点和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增加率达96%、80%和107%。在日前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天津市高校国家级重点学科由36个增至59个,这大大提高了天津高校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
特聘教授中有22位主持承担国家“863”、“973”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位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天津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李嘉禄聘期内完成和新增科研项目15项,总经费14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在军工领域项目中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民航大学特聘教授吴仁彪聘期内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海外杰出青年基金各1项,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2项,获省部级奖励5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为学校申报成功2个硕士点。
特聘教授还指导研究生承担核心课程,创设精品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天津市教委对第二、三批特聘教授进行了期满、期中评估考核,13位特聘教授在聘期内不仅完成或正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94项,还指导博士研究生毕业52人、在读94人,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84人、在读138人。(记者 张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