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峥嵘岁月,电大就像‘久旱之甘露’,帮助许许多多的青年圆了大学梦。是电大帮助他们跨过了高等教育的门槛,为他们以后的升学再造和发展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讲良心的话,就不应该忘记这段岁月。”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全省电大工作会议上的一席话,鼓舞了全省各县市的电大人。
30年电大培养各类学历生超过40万人
3月25日上午,全省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在杭举行。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方志刚,及全省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人、电大校长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上,刘希平对改革开放30年来电大对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了总结。刘希平说:“1979年,省电大刚成立时就招生14361人,比当年全部普通本科学校招生还多了4863人。尽管当年许多人又取得了第二学历、第三学历,但是,是电大帮助他们跨过了高等教育的门槛。一个人(如果)讲良心的话,就不应该忘记这段岁月,应该感谢电大在人生发展旅途中为他们创造的条件。现在浙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3%,其中电大发挥了很大作用。”
据统计,迄今为止,电大已为社会培养各类学历生超过40万人,这些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此外,参与电大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也有近百万人。
一座“没有围墙的”应多元化发展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我们的社会也在经历转型升级,我们的教育同样如此。在加快教育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刘希平强调,电大应充分发挥、发掘自身的优势,向着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学习型社会方向发展。
与其他全日制大学相比,电大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刘希平认为,电大突出的优势就是机制灵活。这种灵活性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制安排和教育对象的灵活上,能够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刘希平建议,今后电大应树立和强化多元化发展意识,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就多元化而言,电大打造的是超市,是教育的超市,是高等教育的超市,是多种多样教育的超市,让各类群体在超市里都能找到他自己所需要的教育。‘多元’两个字比较符合电大开放型大学的特点。研究多元,发掘多元,可能有助于电大自身的发展。”
未来:电大至少拥有4000万学习型人群
向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学习型社会方向发展,电大的未来空间广阔。刘希平为电大人勾勒了这样一幅蓝图。“浙江高等教育在教育人口峰值时,估计将达118万,我们现在已经90万了。而往学习型社会走,向着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方向发展,浙江省现在5118万人,至少4000万人可以作为我们的学习型人群,这就是我们的空间,这就是我们亟待开采的矿产资源,这就是我们今后的方向。”
据了解,面对当前新形势,省电大提出了“围绕一个发展目标,实施两大战略推进,重点做好四篇文章”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即在原来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推进,在原来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向广阔农村、广大农民推进;做大做强开放教育,积极发展成专教育,扎实推进农村教育,努力拓展社区教育,把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多元办学、协调发展的全国一流现代远程开放大学。
刘希平指出,瞄准这样的方向,加快转型升级。谁转得越快越好,谁就具有竞争力,谁就会拥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