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的好少年
——记辽宁省道德小模范、沈阳市147中学学生马鹏飞
马鹏飞近照 李双琦 摄
■本报记者 刘玉 通讯员 李海英
每天下午放学时间,总有一个大男孩儿在沈阳市于洪区鸭绿江街道上急匆匆地奔跑,他急着回家,急着见到奶奶。4公里的路程,他只用20分钟就能跑完。一到楼门口,他就大声地喊:“奶奶,奶奶,我回来了!”
这位急着回家见奶奶的男孩儿叫马鹏飞,是沈阳市147中学七年级(4)班的学生。为什么要这么急着见奶奶?因为奶奶是鹏飞唯一的亲人,而且奶奶是盲人,身患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想奶奶,担心奶奶。怕她摔倒,怕她摸不到药。”一整天悬着的心,在见到奶奶后终于放下了。
5岁孩子成了“小当家”
在马鹏飞的记忆中,对于父爱母爱的感觉,鹏飞只能从奶奶那里获得,奶奶是他的全部。
1995年9月11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47岁就抱上孙子的张子凤高兴得合不拢嘴,给孩子起名“马鹏飞”,希望他能展翅飞翔。可是好景不长,鹏飞8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弃他而去,紧接着身患重病的爸爸因不堪重负也离开了家。尚在襁褓里的鹏飞还没来得及记住爸爸妈妈的样子,就开始了与奶奶相依为命的人生旅途。
鹏飞的奶奶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当时只有一只眼睛尚存一点微弱视力,一个接近失明的人要抚养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生活何等艰难,但奶奶仍然尽心尽力地抚养着小鹏飞。尽管年幼的小鹏飞十分羡慕别的小朋友整天被爸爸妈妈抱在怀里,有那么多玩具可以玩。但懂事的小鹏飞从来不跟奶奶提他的心事。太想妈妈的时候,鹏飞就把别人给他的一个大玩具狗当成妈妈,紧紧地抱着,悄悄地流眼泪,从不让奶奶知道。
这样懂事的孩子,好运仍未眷顾他。
鹏飞5岁那年,突然有一天,奶奶的眼前一片漆黑,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了,奶奶彻底失明了!不能继续照顾小鹏飞。小鹏飞要自己照顾自己了!小鹏飞还要照顾失明的奶奶了!
然而,5岁孩子的肩膀怎一个“稚嫩”了得!这么稚嫩的双肩又如何担起生活的重担?
奶奶失明后,糖尿病并发症纷纷找上门——颈椎病、心脏病、末梢神经坏死病天天折磨着她。为了治病,奶奶卖掉了仅有的房子,和小鹏飞租房度日。
持家首先要会做饭。小鹏飞开始学着做菜。点着火,倒油,油噼噼啪啪地溅出来,溅得小鹏飞满身都是油。原来,锅里还有水,他刷完大勺就直接往里放油了。
渐渐地,小鹏飞学会了做饭,从那以后,奶奶吃的每顿饭都是小鹏飞做的。可是,每次做饭,小鹏飞都只做够奶奶一个人吃的菜,自己很少吃。鹏飞说:“菜炒得少,我要吃了,奶奶就没有吃的了。”
鹏飞家的生活费主要是低保金和奶奶的退休金,每个月除了房租和奶奶看病的费用外,能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不多了。每月,小鹏飞拿到奶奶微薄的退休金后,首先要做的是到药房买来奶奶当月的药,然后,再去交水费、电费、煤气费等必需的费用,接着去超市购买当月必需品,最后剩下不多的钱就是祖孙二人一个月的全部生活费。虽然钱很少,可在他的精打细算下,竟勉强维持了下来。
每当奶奶生日、过节时,小鹏飞都要挤出些钱给奶奶做点好吃的。他从电视里学会了一道红烧鲤鱼的做法,他学着给奶奶做起了这道菜。吃饭时,他将大块鱼夹在小碗里,弄得碎碎的,一点一点地挑出里面的刺儿,喂奶奶吃。还嘱咐奶奶:“慢慢吃,小心刺,别扎着!”平时吃饭时,他也是将菜里仅有的几块肉夹给奶奶。奶奶让他吃,他却说:“奶奶,我吃肉的日子在后头呢。我将来一定能考上好大学,挣很多钱,让奶奶天天吃肉,吃个够!”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鹏飞一天天长大。但是,他每天早晨的“功课”却一成不变:5点钟准时起床,先烧两壶开水,凉成温水,再灌到暖壶里,留给奶奶白天喝。然后照顾奶奶穿衣服、洗漱、打针、吃药,接着做饭。除了做出早上的饭,小鹏飞还要把午饭做好留给奶奶,收拾好碗筷再去上学……七年如一日。多年来的忙碌生活,让小鹏飞养成了不吃热饭的习惯。

6月5日,马鹏飞准备给奶奶注射胰岛素。为了省钱,小鹏飞从9岁开始每天给奶奶注射胰岛素。 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
奶奶住院他寸步不离
生活上的困难小鹏飞不怕,最让他发愁的是奶奶生病。
小鹏飞7岁那年,奶奶得了肺炎,高烧不退,糖尿病的病情也加重了。到了晚上,奶奶的病情越来越重,高烧38.9度,昏倒在地上。吓坏了的小鹏飞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连拖带抱,把奶奶送到了医院。
在医院看护奶奶的日子里,小鹏飞从没离开过奶奶的床边。9天里,小鹏飞没有睡过一个整觉,他一直拉着奶奶的手,只要奶奶稍有点动静,他就会马上起来照顾奶奶。
奶奶吃的药有副作用,拉肚子,有时大小便失禁,小鹏飞就为奶奶脱下脏衣服,一点一点地用温水擦干净奶奶的身子,再为奶奶擦上爽身粉,换上干净的衣服。小鹏飞还安慰奶奶说:“奶奶你别害臊,孙子伺候您是应该的。”奶奶说:“多臭啊!”“臭什么臭,谁不拉屎,奶奶你乐点儿。”
邻居给奶奶送来了香喷喷的烧鸡。吃饭时,他喂奶奶烧鸡,无论奶奶怎么叫他吃,他都不肯吃一口。他舔着手上沾着的油说:“奶奶,这鸡味真正,真是八珍烧鸡。奶奶你多吃些,眼睛就能看见了。”
小鹏飞9岁那年,奶奶的糖尿病又加重了,每天早晚都要到社区门诊注射胰岛素。这年的大年三十,小鹏飞和奶奶却无法像其他人那样沉浸在欢乐中。因为社区门诊春节期间放假,无法注射胰岛素。小鹏飞看着被糖尿病折磨的奶奶,心乱如麻。他心里清楚胰岛素不能不打,可谁给奶奶打呀?奶奶急得不断落泪,小鹏飞心如刀绞,他对奶奶说:“奶奶你别难过,长大了我一定要当医生,给奶奶看病、打针。给所有病人看病……”奶奶说:“鹏飞你现在不是已经长大了吗?你就是小大人呀!来,今天你给奶奶打针。”为了缓解奶奶的病情,小鹏飞清楚这是最后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针终于扎入了奶奶的皮下,胰岛素一点点地注射到奶奶的身体里,病情得到了控制。孝顺、乐观、坚强的小鹏飞抱着奶奶放声大哭。过了一会儿,小鹏飞擦干眼泪说:“奶奶不怕,有我在,一切都会好的!”为了节省钱,奶奶从此不再去医院注射胰岛素了,小鹏飞成了奶奶的专职医生,天天给奶奶注射胰岛素,至今已坚持了5年。
平日里,为防止奶奶把药吃错,小鹏飞煞费苦心。床沿上放着奶奶最急需的速效救心丸、地奥心血康等,床头柜旁摆放着预防脑血栓的脑洛丁和阿斯匹林。对于这些药分别治什么病,什么时候吃,每天吃几回,每次吃多少,小鹏飞清清楚楚,绝对不会记错。
6月5日,马鹏飞与相依为命的奶奶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

马鹏飞4岁时与奶奶的合影(6月5日翻拍)。不久,奶奶开始患病。由于生活拮据,小鹏飞一直到13岁再没有拍过一张照片。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
“我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要努力学习,将来以最优异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治好奶奶的病,让奶奶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热心人,尽全力回报社会,报效祖国!”这是鹏飞在日记中表露的心声。
鹏飞现在已经读初中了,鉴于他家庭情况特殊,学校减免了他所有的学杂费。鹏飞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非常刻苦。虽然每天要花6个多小时照顾奶奶,这占去很多学习时间,但他会挤出时间来学习,哪怕不睡觉,也要完成功课。
刘老师是鹏飞的班主任。她第一次见到鹏飞时,看见他手里拿了一堆抹布,就问:“你拿抹布干什么?”鹏飞说:“教室经过一个假期肯定很脏,拿抹布擦擦。”
鹏飞是班里的劳动委员,他总是主动地为班级做事。生活的磨难,让他拥有了一般学生没有的优秀品格。
在鹏飞的内心世界里,爱他的奶奶、同学、老师、身边所有的人,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幸福。鹏飞说:“在学校有朋友、有老师,挺好;回家可以照顾奶奶,可以学习,也挺幸福的。”
每天晚上,在服侍好奶奶,做完家务后,他便开始认真地写起作业,经常学到很晚。由于家庭困难,他很少给自己买课外书。为了能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每当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休息时,在料理完家务后,他常常带着奶奶去书店。在书店里,他仿佛进入了知识的海洋,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也许是从小缺少父爱母爱的缘故,鹏飞把亲情看得很重。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时,平时省吃俭用的鹏飞一下子捐了50块钱。尽管教育部门和社区给了他很多帮助,但这50元钱对鹏飞来说,是他们祖孙二人从牙缝中挤出来的钱啊。学校几次劝他不用捐了,他却执意要捐。鹏飞说:“灾区的小朋友太难了,一个3岁的小女孩什么都没有了,可我有奶奶,有饭吃,我比灾区的孩子幸福多了……”
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在马鹏飞身上过多地留下痕迹。他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都离不开这些词语:乐观、阳光、善良、坚强、乐于助人。
马鹏飞照顾奶奶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他先后被评为“沈阳市感动校园十佳好少年”“辽宁省道德小模范”“2008年度全国十大真情人物”。面对纷至沓来的赞扬与荣誉,马鹏飞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没什么特别好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像我一样。”
少年马鹏飞,磨难经历了无数,但他勇敢面对,并把磨难当成自己一生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