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京剧文化 体验科技魅力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童声回转,京韵悠扬,蓟县农村小学的学生们在“流动少年宫”中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京剧艺术。日前,由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举办的“流动少年宫”活动来到了蓟县城关镇杨各庄中心小学。活动中,不仅开展了深受当地学生喜爱的科技模型制作、“嫦娥一号”模型火箭放飞项目,而且还结合“京剧进校园”、“迎奥运”的主题增设了京剧普及讲堂、“迎奥运”礼仪英语辅导、健美操等项目,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为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的号召,加强城乡共建,丰富乡村少年儿童课余文化生活,并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在新学期里,“流动少年宫”活动紧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努力将文化艺术活动送到更多的孩子身边。
本次活动是“流动少年宫”活动开展以来的第四站,活动特别邀请了本市资深京剧教育家,针对青少年发展特点开设了具有趣味性、易于学生接受的“京剧普及讲堂”,当老师拿出展示实物——京剧服饰的瞬间,同学们齐声赞叹,他们轻柔地抚摸着戏装的每一寸布料、细细地打量着每一条花纹,沉迷在华美的京剧服饰中。随后,同学们跟着老师学唱《智取威虎山》,“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其中虽然有的同学都不知道“杨子荣”是谁、也不清楚发生在林海雪原中的故事,但是透过模仿京剧韵律和唱词的表达方式,同学们的眼神、表情、声音中自然表现出慷慨激昂的状态;穿上蟒袍、帔等服饰,抖抖水袖、走走台步……同学们模仿起来还真有几分京剧演员的架势。听着老师的专业解读、层层剖析,同学们欣赏了京剧《四郎探母》选段的视频, 情节背后传达的胸怀国家、孝悌父母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让同学们深深感动。在美术教室里,学生们学着进行戏剧脸谱沙画制作,老师一边讲解“沙画”的制作技法,还一边介绍起了京剧人物脸谱的形象特点、人物原型的历史背景。这些都使同学们对精美的人物造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也尝试用五彩细沙精细涂撒创作出人物造型。
应杨各庄小学的特别要求,本次“流动少年宫”活动继续开展了火箭模型发射、科技模型制作等教育体验特色项目,并结合“迎奥运”的主题增设健美操、“迎奥运”礼仪英语辅导课程,老师带领乡村的孩子加入到“迎奥运、争做文明小公民”活动中,同学们学到了科学健身、日常锻炼的有效方法和实用的交际英语和日常礼仪,在“流动少年宫”的课堂里提前感受到了人文奥运的气息。(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