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杨 摄
本报讯(记者柯杨)10月10日16时半,放学铃过后,郑州市二七区永安街小学五三班班主任李玉娟自己坐在教室里开了一场“无声”的家长会。
当天,二七区在这个电脑实验班试开了一场网络家长会。
QQ、博客、班级论坛、手机短信……李老师“坐镇”教室,靠这4样“武器”撑起了当天的家长会。
该校教导处副主任贾琳总结了网络家长会的三条好处:省去了家长到校的麻烦;时间更自由,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交流;不愿公开谈论孩子问题的家长还可以和老师“私聊”。
16时50分,一位家长发来信息:“对大部分表现平稳的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简单聊聊就行了,以前到学校开家长会都得请假,奔波一俩小时只聊几分钟,现在这种效率低的情况总算能改变了。”
据介绍,学校有意将这种交流形式继续下去:老师和家长经常用网络和手机沟通,不定期召开网上家长会,把学校相关情况拍下来放在网上,方便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孩子表现。
“这种形式建立了一个平等、和谐的平台,有利于增进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和相互理解。”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管理部主任王海勇说。
但他同时表示这个班情况特殊,一是小班,二是电脑实验班,目前网络家长会无法普及。
“网络沟通和面对面沟通是相互弥补而非前者取代后者的关系。”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有关负责人说,“请家长来学校或老师上门家访仍然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