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没有“操作空间”
湖南提醒考生警惕七种招生骗术
本报长沙7月10日讯(记者 李伦娥)今天,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向全省50多万名考生及其家长发出公开信,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高校招生工作已经十分规范透明,不存在所谓的“操作空间”,切不可轻信不法分子的谎言,以免上当受骗,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耽误前程。
公开信概括了近年来招生骗子惯用的七大诈骗伎俩,提醒大家擦亮眼睛,识别招生诈骗伎俩。
伎俩一:利用艺术类招生程序的复杂性蒙骗考生。
伎俩二:打着“军校招生”、“自主招生”、“预科班招生”等幌子行骗。军校招生都在本科提前批录取,如果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还有人或机构以军校名义招生,一定是虚假骗局。
伎俩三:声称“低分高录”哄骗。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这不可能。除了国家和省规定的照顾政策,没有任何人在高校招生中享有特权。
伎俩四:声称可以搞到内部指标“点录”或计划外招生。事实上,湖南从去年起取消指名录取,更没有所谓的“内部指标”。
伎俩五:混淆教育形式欺骗考生和家长。考生家长花钱买到的录取通知书,很可能拿到的是自考、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类型的通知书,今后拿到的毕业证书也不是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
伎俩六:利用个别民办学校、独立学院、高职院校招生不规范误导考生。
伎俩七:利用招生录取信息进行诈骗。考生和家长可通过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查询方式及时查询到录取状态,完全能够弄清自己的投档轨迹和录退原因。因此,希望广大考生不要将考生号、密码等信息轻易提供给他人,以免上当受骗。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11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