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新闻资讯 -> 热点关注 -> 文章内容
大学毕业生缘何频繁跳槽 说说“跳槽”这点事
作者:admin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09-6-30 12:49:42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都说就业难,但不少大学毕业生几年间就跳槽数次;而不少企业管理者也经常抱怨说,“待遇再好也留不住他们”——

    北京市曾对96家用人单位做过调查,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达到70%。在就业难的形势下,大学生跳槽现象依然频繁发生,对此,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各有各的说法。

  学生:跳槽是无奈的选择

    80后的大学毕业生罗泽毕业将近5年了。他曾多次跳槽,原因就是待遇太差,用人单位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

    学习管理专业的罗泽曾到国营某水泥厂工作。一进厂,他的学位证、毕业证等有效证件就被扣押,法定每周2天的休息日也被变相取消。

    罗泽说:“我傻呵呵地签了三年合同。一年以后受不了了,要走,公司提出交3000元违约金。我那时候月工资960元,哪儿有钱给他们?再说,公司也没给我交任何社会保险。事后别人说可以告他们,可我那时候年龄小,没经验,连档案都压在那里没敢取。”

    来北京求职的河南籍大学生金静,被人才市场招聘员热情地引入了化妆品推销员队伍。想到没工作将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压力,金静决定先干干再说。在大百货公司站柜台,虽说与金静所学的中文专业有点儿远,可她觉得工作环境热闹,满眼都是新奇事物。可干了不到三个月,金静就辞职了。

    金静说,在冷静思考后,觉得实在看不到前途。“每月总收入才1000多元,一天工作12小时,丢了货还要赔钱,这样下去,在北京难以过上体面点儿的生活。”“我的潜能没有得到发挥。”这是金静对于自己第一次跳槽给出的理由。现在,金静重新加入求职大军,一边做家教挣钱糊口,一边瞄着新的机会。

    福建籍的李雅莉在北京念完了大学后,就不想回家乡了。她和两个同学一起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兴高采烈地工作了三个月,突然提出辞职,理由是“过不惯北方的生活。”

    但实际上,李雅莉是嫌公司提供的集体宿舍太简陋,“一点儿都不温馨,还不如大学宿舍!”李雅莉的理由似乎不够充分。而别人告诉记者,李雅莉经常偷偷抹眼泪,“想家”也是她辞职的原因之一。

  企业:待遇再好也留不住他们

    今年4月,在一次“从毕业到就业”学术研讨会上,德国海瑞恩精密技术公司总经理段建生向媒体抱怨:招不到合适的员工。

    段建生介绍说,从2004年开始,公司就在中国招兵买马。那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是239.1万人,但公司只在上海和北京招了7名值得培养的大学生。公司把他们送到总部——德国巴登符腾堡南部的小镇进行第二轮面试,最后与6个人签约,可如今坚持下来的只有3人。

    “这样的事,每年都会遇到。2006年我们要招两名清华大学毕业生,当他们得知将在江苏太仓工作,就放弃了。其实,江苏太仓离上海只有几十公里,但许多毕业生只愿意在特大城市工作。”段建生非常无奈地表示。

    “说实话,大学毕业生一开始都无法胜任海瑞恩的工作,我们不得不把他们送到总部培训几年。”段建生说,新员工在德国总部受训期间,公司包吃住,每月提供800欧元工资,除了德国法定假期外,每年还有10天带薪假期。尽管待遇如此优越,但这几年海瑞恩公司的中国员工流失率高达三分之一。“待遇再好也留不住他们。”段建生说。

    在段建生看来,不少中国大学生急于挣大钱,不愿意在异国他乡接受三四年培训才能正式上岗的过渡期,而且学德语也没耐心。

    专家:要从育人方法上找原因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的家长,北京知名的劳动问题专家郭兴昌表示:大学生频繁跳槽原因很多,但许多大学生怕吃苦、急于取得名利,也是导致跳槽的原因之一。

    他分析,新一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很多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一现状与我们的教育体系和育人指导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有关。

    他认为,很多大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在学业中也比较顺利,直到毕业走向社会时,才发现没有人把他们“高看一眼”,于是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对此,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但也不应迁就他们,还是要多从大学的教材、育人方法上找找原因。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基础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育新闻 · 热点关注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自学考试 · 综合新闻
· 招生考试
热门文章
· [推荐] 63.8%受访者认为高..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相关文章
· [新闻] 2012年美国大学排名..
· “发明小怪才”梦圆大学 已..
· 2011大学院士校友排行:北..
· 2011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
· 2011富豪大学排行:北大勇..
· 2011中国大学国家重大科技..
· 2011中国大学国家专利金奖..
· 2011中国大学国家重大技术..
· 2011中国大学科学贡献力排..
· 2011中国大学国家重大自然..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