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吃点苦算什么!”不少人在求职期间,常常会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但如果应聘的公司让一名应届本科生从装卸搬运货物的体力活做起,这样的苦他是否该“吃”下去?近日,在一个
大学生求职网站上,一名企业招聘人员在一天内向三批应届毕业生提出这一要求,而这批学生均在试用一天不到就不辞而别。(据《新闻晚报》)
因为这些大学生试用不到一天就不辞而别,该企业便下结论说应届毕业生对工作的认识不准确。这真是太过荒谬。试想,若该企业一开始就说招聘的是装卸搬运的岗位,前来应聘的应届毕业生还会试用不到一天就走人吗?正是因为不是,前来应聘的学生们才觉得受了欺骗,不肯从事与自己意愿相悖的工作。
说白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与企业的自我优越感有很大关系。站在为工作而焦虑的大学毕业生面前,一些企业是有一定的优越感的,否则,不会出现零工资试用两年的违法招聘条件,不会出现可做上司性伴侣的雷人条款,不会出现招洗碗工也要本科生的现象。毕竟,就业形势严峻是对毕业生而言,对于企业来说,它标志着“人才济济”,企业不必再为招工而发愁。按照时髦的说法,就是当下人才市场属于买方市场,企业比毕业生有更多的发言权。可实际上,企业带着优越感去测试毕业生并不可取。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很多企业并不景气,正是需要人才拉动发展的时候。虽然现在人才市场上人才众多,但如果企业因此便对毕业生颐指气使,那么即使企业机会再多也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从毕业生的角度来说,就业形势带来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如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尊重。然而企业若带着优越感去考察他们,只会让他们觉得企业并非真正尊重他们、重视他们。这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更何况,毕业生不是街市上的白菜,容不得企业随便挑选。任何时候,企业和毕业生都是对等的,只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才能碰撞出合作的火花,否则任何一方不够真诚,都不可能同舟共济,共渡经济难关。
无论任何时候,企业都不能带着优越感去测试毕业生,因为如果不能赢得毕业生的尊重和信任,那么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最终只会害了自己。何况,为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也是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