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招生 | 考研招生 | 艺术招生 | 就业信息 | 教师招聘 | 招生信息 | 培训招生 | 民办招生
校庆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 网络学院 | 软件学院 | 高职高专 | 独立学院 | 中外合作 | 自学考试 | 热点关注 
校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基础教育 | 教育论文 | 资格考试 | 出国留学 | 高校风采  | 高校名师 
北京 天津 河北 湖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广东 重庆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海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内蒙 湖北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校资讯网 -> 新闻资讯 -> 热点关注 -> 文章内容
浙江:2009年高考方案出台 将有五大变化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8-4-29 8:57:59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插入广告JS代码-->
三类考试科目对应不同批次院校

  ●学生自主选考哪一类,本科一批加试自选模块,本科二、三批变化不大,本科四批加试技术科目

  ●上一批录取结束,再填下一批志愿 ●会考成绩是重要的录取依据

  ●英语听力和技术考试学生可考2次 ●学生可自己报名参加高考

  核心提示:

  有关2009年浙江省高考改革的消息,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间传闻已久,尤其是现在正在读高二的学生,明年正是他们参加高考的年份。高考怎么改,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和一生命运。

  2006年我省开始实行高中新课改试点,2008年正式启动,因此高考要适应新课程必须改革。昨天,省政府新闻办、省教育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09年浙江省新课改革高考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以往比,2009年高考仍然执行平行志愿录取原则,但在考试内容设置上变化很大。据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新课改高考方案要达到“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逐步建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据此,2009年高考在现行高考方案基础上有5个方面的重要调整。

  变化1:会考将作为录取依据

  现行高中会考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方案”强化了会考在高校招生中的作用。

  首先,会考将作为统一选拔考试基础,确保学生各科都完成教育计划规定目标

  其次,学生会考成绩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表,提供给所有招生院校,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

  第三,由招生院校根据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是否对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写明。

  第四,更好地发挥会考在自主招生、保送生选拔中的作用,会考成绩将作为前置条件,由招生院校自主确定等第要求。

  另外,高中新课改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也把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

  变化2:分类设置考试科目

  目前高考的学科主要分为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方案”在四大分类及高中全科会考基础上,继续坚持以文、理两大科类为主线,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为主体,根据高中新课改实际和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需要,分三类设置考试科目。

  第一类基本对应现有的本科第一批院校要求。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基础上,增考自选模块,增加测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现行第一批录取院校或专业,可自主决定是否选用此考试科目组。

  自选模块由考生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IB选修模块的18道题中,自主选答6题。

  第二类基本对应现有的本科第二、三批录取院校要求。这一类考试科目变化不大,维持原有的“3+X”科目组合,重点测试通用型知识和能力。

  第三类基本对应现有的第四批高职、高专院校要求。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增加技术考试,侧重测试技能型能力。其中,技术科目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先由学生自主选考一门,条件成熟时二者皆考。

  变化3:考生和高校的自主权更大

  “方案”扩大了学生与招生院校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类别,在自选模块考试中自主选择考试模块,在技术和英语听力考试中自主决定参加考试时间和次数,自主选用其中一次成绩,报名方式上也可以自选参加社会报名或参加学校集体报名。

  另一方面,现行第一批录取院校,可自主选择采用第一类还是第二类考试科目组。招生院校还可以根据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是否对相应学科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在投档分数线以上,招生院校自主对学生的统一选拔考试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考虑,择优录取。

  变化4:部分科目不再一考定成绩

  以往,英语听力或其他科目考试都是一次定“终身”。“方案”允许部分科目多次考试。英语听力测试为单独安排,全省统考,使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试卷,一年提供2次考试机会。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最多可以考2次,并从中选择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总分,成绩两年有效(其他语种听力测试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进行)。

  技术考试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全省统考,也是一年提供2次考试机会,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时间和次数,最多可以考2次,并从中选择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总分,成绩两年有效。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备考压力就会更轻。同时,一次考试中的偶然因素(如设备不好、环境等)影响考试成绩的问题,也可以更好回避。

  变化5:考生可自己参加高考报名

  以往,高考报名基本采用学校集体报名。这种报名方式,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盲目和他校之间竞争攀比上线率、升学率等提供了机会。

  “方案”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报名方式,既可以参加学校集体报名,也可以参加社会化报名。

  
2009年高考考试科目


  
2009年高考各科时间安排及分值
 ★不鼓励学生兼报三类考试

  2009年浙江省高考报名时间拟安排在2009年1月初。考生报名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报考类别,可以跨类兼报,如兼报一、二两类或二、三两类。省教育厅同时强调,在理论上也可以三类均兼报,但在实际选择中不作鼓励。

  ★填报志愿与录取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全国统一的高考模式,在文科、理科两大类和艺术、体育两小类的框架内,所有招生院校不管其培养模式的差异,均实行统一考试科目,所有学生不管兴趣爱好、学业专长和发展潜质上的差异,均接受同样考试科目、考试标准的检验,尽管实现了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但学校和学生的个性及自主选择性都被抹杀。

  2009年高考考试内容的变化,也带来了录取方式的调整。按照“方案”,每批次将按其对应的科目组合计算总分。高考结束后,逐类逐批划定分数线、填报志愿。上一批录取结束后,再划定下一批分数线,填报下一批志愿。

  每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按照有关规定,根据考生分数和志愿投档,由学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

  英语听力和技术考试时间分别安排在2008年的9月、2009年的3月和2008年的10月、2009年的4月。首次考试时间安排在2008年的9月和10月。

延伸话题

  话题一: 2008年应届高考生是否“背水一战”?

  目前读高二的学生将参加2009年高考。现在读高三的学生,今年高考落榜后成为复读生,参加2009年高考是否可行?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主管部门不会禁止复读。虽然现在读高三的学生没有参加新课程改革,但如果今年高考落榜,仍可继续复读。

  话题二: 学生如何把握报考类别?

  按照“方案”,考生需根据自身学习和兴趣爱好情况选择报考类别。如何更好地权衡和定位是关键。

  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认为,目前三个类别考试分别对应三大层次的招生院校,学生可综合自己的学习成绩等情况选择报考类别。一般情况下,成绩处于各批次临界点的学生,可以选择兼报两个类别,增加被录取的几率。

  从前阶段的调研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比较理性,不会盲目选择类别兼报。新课改高考开始,难免会有不理性的选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高考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会做出理性选择。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相关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美丽的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潮州学院
栏目导航
· 基础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育新闻 · 热点关注
· 职业教育 · 民办教育
· 自学考试 · 综合新闻
· 招生考试
热门文章
· [推荐] 63.8%受访者认为高..
· 河南高考报名政策出台 符合..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07年美术高考招生简章总..
· 2006年北京自考英语不再承..
· 世界第一17岁上海女孩新托..
· 2007年全国各院校艺术类专..
· 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部..
· 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相关文章
· 规范“三模三电” 浙江“收..
· 浙江高考体育加分今年集体..
· 今年浙江高考政策确定 首次..
· 浙江探索高招评价体系 综合..
· 浙江高考政策确定 全省近3..
· 2011年浙江省高考加分范围..
· 浙江高考加分公示内容删繁..
·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 浙江扩大..
· 浙江高考体育乱加分 板凳球..
· 浙江全面核查高考体育加分..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gxedu.org.cn 网络实名:中国高校资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Gxedu.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通用网址:中国高校资讯网
北京网通提供宽带支持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